正文 第53章 QJK99航空機槍(3 / 3)

前蘇聯PK7.62mm機槍係列

PK7.62mm機槍係列是前蘇聯於50年代采用AK-47式突擊步槍工作原理設計的兩用機槍。1959年少量裝備於蘇軍的摩托化步兵連,1966年後,蘇軍正式用PK代替РП——46式連用機槍及CFM營屬機槍,其後原華沙條約國家也相繼裝備該槍。

PK機槍係列有多種型號,可以完成不同的功能。配裝兩腳架作連用機槍的稱;PK配裝輕型三腳架作重機槍的稱PKC;配裝在坦克上的並列機槍稱PKT;配裝在裝甲運兵車上的機槍稱PKB。PKM是PK機槍的改進型,相應的有PKMC、PKMB、PKMT等型號。上述幾種機槍均可有效地對付800m處的集結有生目標。當用PKБ和PKМБ機槍對空射擊時,有效射高為600m。

PK機槍係列結構簡單,動作可靠,可作輕、重機槍等多種機槍使用。

槍:PK機槍係列的自動方式和閉鎖方式均與AK-47式突擊步槍相同。供彈機構則綜合了前蘇聯РП——46式機槍、СГ——43式中型機槍和前捷克斯洛伐克Vz52式輕機槍的特點,采用彈鏈供彈,雙程進彈、單程輸彈。進彈機構和СГ——43式中型機槍相同,輸彈機構和Vz52式輕機槍相同。

PK機槍早期采用250發彈鏈,後改為25發短彈鏈(可接成長彈鏈)。彈鏈裝在彈鏈盒中,彈鏈盒分別有50發裝、100發裝、200發裝和250發裝多種。作輕機槍時,彈鏈盒裝在機匣下方;作重機槍時,彈鏈盒裝在機匣的左側,250發彈鏈盒供坦克機槍用。發射機構與РПД輕機槍相同。

PK機槍的槍管外表麵有散熱槽,PKC機槍的槍管外表麵無散熱槽,PKT機槍采用較長的重型槍管。

瞄準裝置:該槍瞄準裝置由圓柱形準星和弧形表尺組成。表尺板上的照門缺口為長方形,表尺板上刻有風偏修正分劃,準星可上下左右調整,兩側有護翼。

彈藥:該槍發射前蘇聯1908年式7.62mm有底緣槍彈。

該槍口徑7.62mm,初速825m/s,最大射程3000m,表尺射程1500m,有效射程1000m;理論射速650發/分,戰鬥射速250發/分。

自動導氣式,閉鎖方式為槍機回轉式,發射方式為連發,供彈方式為彈鏈,容彈量50發、100發、200發、250發。

全槍長1160mm,槍管長658mm;膛線4條,右旋,方向射界,平射±30°,高射360°,高低射界,平射10°~ 20°,高射 72°;火線高,輕機槍300mm,重機槍325~605mm,高射954mm。

全槍質量(不含彈鏈),PK9kg,PKM7.8kg,槍架質量,PKM(老式)7.5kg,PKМ(新式)4.75kg,供彈具質量50發裝實彈鏈盒1.22kg,100發裝實彈鏈盒4kg,200發裝實彈鏈盒6.6kg,瞄準裝置準星圓柱形,照門長方形缺口式,瞄準基線長663mm,配用彈種1908年式7.62×54,mmR槍彈。

瑞典Kgm/21、Kgm/37輕機槍

在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後,瑞典從柯爾特公司訂購了一批大約700挺按照瑞典要求生產的BAR,實際上這是以柯爾特1919型自動機關步槍為基礎進行改進,主要是把口徑改為瑞士的6.5×55mmm/94步槍彈,此外還增加了兩腳架和手槍形握把。

在1920年,瑞典向柯爾特購買了該槍的生產權,由卡爾·古斯塔夫公司為瑞典軍隊生產該槍,並把這第一種瑞典型BAR命名為Kgm/1921.這“Kg”是“Kulsprute Gevar”的縮寫,字麵意思是“噴灑子彈的步槍”,其實就是“機關步槍”和後來的“輕機槍”之意。

Kgm/21輕機槍與Kspm/1914水冷式機槍(仿奧地利M07/12,也是卡爾·古斯塔夫生產)是瑞典軍隊的主要兩種步兵火力支援武器。卡爾·古斯塔夫生產的Kgm/21大約有7500挺。

和BAR一樣,Kgm/21也沒有快速更換槍管能力,分解維護也比較複雜。該槍有一組氣體調節器,有三個導氣量設置(“S”用於發射實彈,“L”為空包彈)。快慢機也有三個位置:P為半自動,A為全自動,S為保險。準星是典型的片狀,帶護環,表尺是覘孔式,射程裝定為200~1200米。雖然槍管不能快速拆卸,但備有野戰維護時更換槍管的工具和後備槍管。

芬蘭在冬季戰爭期間由於軍用裝備短缺,曾向瑞典購買了130挺Kgm/21輕機槍,而一些瑞典誌願者到芬蘭參與了戰鬥,他們帶著204挺Kgm/21輕機槍,因此芬蘭在冬季戰爭中至少有330挺Kgm/21輕機槍。

然而當德國占領丹麥和挪威後,使得瑞典人擔心會被入侵,趕緊把部隊組織起來,於是又向芬蘭要回了其中一批武器,和誌願者,於是又有有105挺Kgm/21輕機槍回到瑞典。留在芬蘭的220挺輕機槍Kgm/21一直用到戰爭結束後仍在使用。所以,Kgm/21也算參加過二戰。

Kgm/21的主要缺點是槍管是固定式的,持續射擊時槍管很快就過熱,卻不能在戰鬥中立即更換。後來FN公司設計了可快速更換槍管的BAR,即FND型。瑞典先是向FN購買了少量的FND型試用,並把這些槍命名為Kgm/1935.

然後在1935年,卡爾·古斯塔夫設計了一種新的快速拆卸結構,不是把槍管直接旋轉進機匣內,而是把槍管通過一組旋轉法蘭“扣”在機匣前的槍管節套上。經此改進後的新機槍被命名為fm/1935,意思是“1935年試驗型”。

後來他們又給fm/35的槍管增加了散熱片,由此正式命名為Kgm/35.但後來又取消了槍管散熱片,而定型了Kgm/37輕機槍,並被在1937年開始進入軍隊服役。Kgm/37輕機槍與Kspm/1936水冷機槍一起成為瑞典陸軍的主要的火力支援武器。

由於Kgm/37的射速約每分鍾500發,這使它在全自動射擊時很容易控製。每挺Kgm/37配一根槍管、皮革背帶、兩個裝附件和備件的皮盒,每挺Kgm/37還帶有8個彈匣,可放在4個皮革彈匣袋中。

Kgm/37在槍管下方增加了氣體調節器,能適應該槍發射的所用彈藥,甚至包括空包彈。不過發射空包彈時,還配有一個專門的空包彈適配器,讓易碎的木製彈頭通過。空包彈適配器可擰到槍管上,但需要拆卸消焰器。

在二戰結束後,瑞典還曾試圖把Kgm/37改成彈鏈供彈,此試驗主要由卡爾·古斯塔夫負責,試驗中彈鏈供彈機構比較可靠,但沒有量產和裝備部隊。

Kgm/37在瑞典陸軍中一直使用到1980年代,才被Kspm/58(FN MAG)所代替。而Kgm/21也被瑞典炮兵使用到1971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