沮授在大庭廣眾之下勇於承認錯誤的態度,讓馬騰等人感覺值得佩服。
宴會之後,高順與沮授來到書房細談。
沮授問道:“主公,黃郡丞還沒從金城郡送回消息?”
“送回來了一些,確如壽成所言,韓遂心有大誌,且其部屬複雜,招安難度很大;最終還要看黃郡丞如何操作了。”
沮授堅定的說道:“主公,待整編完俘虜的宗建的官兵,授申請親率大軍,渡河平叛韓遂叛亂,收複金城郡,與雍州連為一體。”
沮授計劃的很完美,他內心所想,待到軍隊整編完畢,兵強馬壯,僅僅隴西郡駐守的官兵便強於韓遂,趁秋收之季,大軍可就食於地方,而韓遂冬季必缺乏大量糧食,為了生計,韓遂不得不投降,他將不戰而勝。
高順搖搖頭,否決道:“金城郡僅有七縣,地域偏僻狹小,百姓窮苦,湟中又為羌人所占,何以支撐十萬大軍的消耗?隻需占領榆中縣,隔河與之對峙,疲憊其官兵,其必不戰而潰。”
至於與雍州連成一片的構思,高順並不太重視,從蕭關到雍州的道路現在修的也非常便捷。
且出動十萬大軍,僅為收複金城郡這麼小的地盤,投入與產出極為不配,高順不想為此大動幹戈,隻需困死他們便可,且留著他們吸引朝廷和董卓的目光,也算是韓遂等人僅有的一點價值了。
沮授又問道:“若是招安韓遂不成,主公對眾將如何安排?”
“僅僅隴西便有近十萬官兵,消耗甚巨,後勤輜重運轉非常困難,還是內遷為宜;至於眾將,順欲命麹義為護羌校尉,率領本部人馬,十日後進攻榆中縣,收複勇士縣,並就地駐守,負責黃河沿線的警戒,以及負責鎮壓幾郡內羌人的叛亂;至於李蒙、龐德、程誌等人以及所改編的軍隊和他們的家屬,皆調回長安後再做安排。”
“主公,隴西郡留多少守軍呢?
“參照並州邊郡方案,每郡兩千五百騎兵,三千步兵;範財駐守冀縣,隨時支援四方。”
沮授對高順的安排沒有提出異議,說道:“主公思慮周全,如此甚好。”
隨後的一段時間,高順繼續留在狄道縣,整編軍隊;李蒙和馬騰忙於練兵;整個狄道縣成為一座大軍營,聲勢壯觀。
高順相信,這裏巨大的動靜,肯定會傳到金城,就是不知道對招安韓遂起到多大的作用。
此時黃衍和麹演已到達金城郡郡治允吾縣多日,韓遂隆重的為他們接風洗塵,此後韓遂卻避而不見,隻是讓屬下每日輪流宴請黃、麹兩人。
韓遂內心非常憋屈,周飛接任涼州牧,並不急於進攻,而是收縮防線,不與他們決戰,不管是冀縣還是陳倉,還是長安城,皆經營的固若金湯,難以攻克。
現在高順親來涼州,恢複對武都郡的管製,招降馬騰,滅掉宗建,矛頭直指金城郡。
金城郡現在兵強馬壯,卻物資貧乏,若是高順主動進攻,他隻剩沿湟水向西逃跑一途;別看他統兵十萬,這些人與他隻是相互利用,並不忠心於他,這是他與馬騰的本質區別,馬騰可以接受招安,而他卻不能接受招安,否則,肯定身首異處,現在他回避黃衍和麹演兩人,也是他的自保之策。
即便他收編的湟中義從,他也僅僅是名義上的首領,可以帶領他們劫掠漢人的財富,搶奪漢人女子,若是帶領他們接受招安,卻是萬萬不可的;幾百年來,他們對官府若即若離,對朝廷的忠心少的可憐,若是接受招安後,他們再次反叛,則他韓遂便該倒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