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6章 日本無條件投降(3)(3 / 3)

美國對日本使用原子彈和蘇聯參加對日作戰,加速了日本投降。8月6日下午,日本天皇麵諭東鄉外相:“敵方既然使用了這種武器,繼續戰爭越發不可能了。為爭取有利條件,不可錯過結束戰爭的時機”8月9日上午,日本最高戰爭指導會議召開,“致使天皇以及木戶內大臣、鈴木首相、東鄉外相、米內海相、近衛公、重光前外相和其他曆來支持早日停戰的要人更加堅定了決心,認為除迅速接受波茨坦公告以結束戰爭外,別無他法”8月10日,日本政府向美、英、中、蘇(通過瑞士和瑞典的外交渠道)發出照會,如果天皇地位不變,它準備接受波茨坦公告所列舉的條款。8月11自,經過磋商,盟國決定讓日本保留天皇,但天皇必須授權並保證日本政府及帝國大本營簽署為執行波茨坦公告所必需的投降條件,天皇和日本政府必須聽從盟國最高統帥的命令,並由美國國務院通過瑞士政府發出蘇、美、英、中對日本聲明的答複。8月15日,日本向全國播發了天皇接受波茨坦公告,實行無條件投降的詔書。

二戰結束後,世界各國對美國在即將走向失敗的日本使用原子彈褒貶不一。客觀公正地說,二戰進行到1945年7月時,日本法西斯已處於四麵楚歌,孤立無援的境地。中國戰場的持久抗戰,殲滅日軍100多萬人,並牢牢牽製了日本陸軍主力;美、英盟軍在太平洋戰場的反攻逼近日本本土,摧毀了日本的龐大海軍艦隊和空中力量,切斷了日本與南方的海上聯係,日本的戰時經濟遭到徹底破壞,國內各種矛盾日趨尖銳。日本軍國主義的徹底滅亡已指日可待,這是不容置疑的。但日本軍政首腦中的大多數人仍不甘心失敗,一直不放棄所謂進行日本“本土決戰”。因此,這時美國對日本投擲原子彈,加上蘇聯出兵對日作戰,不用說,它起到了加速日本政府作出迅速投降決定的作用。

5.蘇軍的遠東攻勢

波茨坦公告發表後,日本最高戰爭指導會議於1945年7月27日開會,討論波茨坦公告與蘇聯調停的問題。軍部阿南惟幾陸相、梅津美治郎參謀總長等主戰派以種種條件為理由主張全麵拒絕波茨坦公告;東鄉外相等人則認為:蘇聯政府未在波茨坦公告上簽名,因此蘇聯對日本仍然保持著法律上的中立,且盟國對過去所提出的無條件投降的要求有所緩和,所以應當先看一看蘇聯的態度,然後再最後決定日本的態度。

日本公開拒絕波茨坦公告,同盟國隻有對日本法西斯進行最後一戰。美國杜魯門政府為了爭取掌握占領日本的主動權,急欲單獨迫使日本投降,以便獲得在戰後同蘇聯對抗的有利戰略地位,遂於8月6日搶在蘇聯出兵之前在日本廣島投下第一顆原子彈。9日,又在長崎投下了第二顆原子彈。日本居民遭受的災害是日本軍國主義政府拒不投降的結果。8月8日17時(莫斯科時間,東京時間為當日23時),蘇聯外交人民委員莫洛托夫召見日本駐蘇大使佐藤尚武,交給他一份蘇聯對日宣戰書,宣布參加波茨坦公告,並當麵宣布,蘇聯從8月9日起同日本處於戰爭狀態。

蘇聯對日宣戰,大大出乎日本意料之外。日軍原來判斷,蘇軍對德作戰結束後,需要休整,對日作戰時間可能在1946年春,最早也要在1945年9月上旬;蘇軍的主要進攻方向,可能由蘇聯遠東濱海地區向中國東北實施。關東軍根據這一判斷,把防禦重點定在中國東北的東部方向。

8月8日夜,蘇軍3個方麵軍、太平洋艦隊和黑龍江區艦隊的部隊占領進攻出發陣位。9日零時,各先遣支隊越過國境。拂曉,主力先後發起進攻,航空兵分兩批襲擊哈爾濱、長春、吉林和沈陽,太平洋艦隊在日本海積極行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