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91章 中國軍隊的反攻(13)(1 / 2)

抗戰末期,華東日軍主力大多調到沿海迎擊美軍登陸,新四軍的作戰對象基本上是汪精衛的偽軍。這些偽軍戰鬥力極弱,隻能龜縮在據點內自保。在這種形勢下,新四軍可以充分利用江淮地區豐富的人力、物力資源,從事根據地建設和擴編軍隊,從而使華中根據地麵積達到二十五萬三千餘平方公裏,人口三千四百二十餘萬,主力軍和地方脫產武裝發展到三十一萬餘人,民兵、人民自衛武裝九十六萬餘人。這就為對日反攻和戰後粉碎蔣介石發動的內戰準備了條件。

1945年9月3日,日本侵略軍宣布投降。當時蔣介石軍隊遠在西南、西北大後方,向日偽受降和收複失地的任務本應落在八路軍和新四軍身上。可是蔣介石為獨占抗戰勝利果實卻命令偽軍看守城市,等候蔣軍接管。這樣,日本投降後新四軍為收繳敵偽武器,就向偽軍發動了大規模的進攻。

抗戰勝利之初,延安總部本已命令新四軍向上海、南京等大城市進軍,然而敵偽軍拒絕向中共軍隊投降,而受降的蔣軍又將很快到達。為了爭取主動,中共中央於8月12日重新規定了新四軍的戰鬥任務:江南部隊就地向四周發展,奪取廣大鄉村和許多縣城,準備反內戰的戰場,不作占領大城市的打算;江北部隊力爭占領津浦路及長江以北,津浦路以東、淮河以北一切城市,消滅敵偽軍,以有力部隊配合八路軍占領隴海路,並準備在李品仙、何柱國等部頑軍向我進攻時進行自衛作戰。

8月11日,延安總部朱德總司令發布向敵偽發動戰略反攻的命令,新四軍軍部即命令各師向敵偽進攻。長江以南蘇浙軍區主力和地方武裝,連續攻克蘇南和蘇浙邊的溧陽、金壇、長興、溧水等縣城和梅渚、天王寺等五十多個市鎮,浙東縱隊攻克鄞江橋、觀海衛等數十個市鎮,在皖南活動的第七師一度攻入蕪湖市。長江以北各師亦連續攻克宿遷、泗縣、泗陽、沭陽、漣水、定遠、盱眙、嘉山、天長、來安、六合、無為等縣城,至22日共解放縣城十七座,重要市鎮二百個,殲滅敵偽軍一萬二千餘人,獲得了戰略反攻的初步勝利。

8月28日,中共中央軍委主席毛澤東,在飛往重慶和平談判前夕,複指示蘇浙軍區,應盡量占領南京、太湖、天目山之間許多縣城,創造縱橫數百裏的廣闊根據地;蘇北部隊應迅速占領運河、串場河沿線各城市,使蘇中、蘇北、淮南、淮北連成一片。新四軍各部根據這一指示,進一步對敵偽展開了進攻。江南各部陸續攻占句容、安吉、宜興、郎溪、廣德、高淳、南彙等縣城和湖熟、蜀山等數十個城鎮;江北各部分別攻占永城、五河、寶應、興化、靖江、東台、啟東、海門等十五座縣城和湖垛、■茶等重要城鎮二百多個。至9月2日,共殲敵偽一萬二千餘人,基本上完成了占領南京、太湖、天目山間廣闊地區和使蘇中、蘇北、淮北幾塊根據地連成一片的任務。

9月初,蔣介石的中央軍在美軍海空軍支援下,分別占領了南京、上海、徐州、蚌埠等大城市及滬寧、津浦、隴海等鐵路線。經過八年抗戰,華中各抗日根據地內的國民黨軍隊已基本上被日軍"掃蕩"和與新四軍搞摩擦失敗而逃回蔣占區大後方,隻有大量的汪精衛偽軍在日本掩護下,盤踞著重要城鎮和交通要道,其中最大的幾股偽軍為:孫良誠偽第二方麵軍盤踞在蘇北和蘇中;任援道偽第一方麵軍盤踞在蘇南、皖中;吳化文偽第三方麵軍盤踞在淮南;張嵐峰偽第四方麵軍盤踞淮北;郝鵬舉偽淮海綏靖軍盤踞蘇北、淮北。蔣介石的中央軍向新四軍收複失地,必須和這些偽軍勾結。這樣,蔣介石的統帥部就委任偽軍頭目為"先遣軍"、"地下軍"總司令,令其配合蔣軍進攻新四軍。新四軍為了準備反內戰的戰場,就必須"掃蕩"根據地內和邊沿的偽軍。因此,中共新四軍軍委會根據劉少奇兩次來電指示,大力"掃蕩"江北地區的敵偽軍,為將來反頑自衛作戰創造有利條件。命令黃克誠第三師主力東調進攻淮陰、淮安等地的孫良誠偽軍,羅炳輝第二師、張愛萍第四師進攻津浦沿線吳化文偽軍,各軍區武裝繼續進攻所在地區敵偽。

9月6日,黃師劉震第十旅經過艱苦作戰,全殲淮陰敵偽第二十八師。22日彭明治、張天雲七、八兩旅亦攻取淮安城,全殲偽軍三個支隊。兩仗共斃傷俘偽師長潘幹臣以下官兵一萬三千餘人,給孫良誠偽軍以極大震撼,各小據點偽軍亦紛紛逃散,新四軍控製了蘇中、蘇北、淮南、淮北的樞紐。與此同時,管文蔚、陳丕顯指揮的蘇中部隊,亦向偽軍發動攻擊,連續攻克泰興、如皋縣城及海安等十幾個據點,殲滅偽軍暫十九師師長蔡鑫元及獨立第十九旅旅長以下九千餘人。而後蘇中部隊又轉兵北上,發起鹽城戰役。自10月31日到11月7日,經過惡戰,殲滅偽第三十九師,將偽第四軍軍部及偽第四十師圍困在鹽城城內。11月8日,對鹽城發起總攻,至11日,孫良誠嫡係偽第四軍軍長趙雲祥被迫率部投降。此次戰役全殲偽第四軍兩個師,俘偽軍一萬餘人。羅炳輝第二師、張愛萍第四師除攻克靈璧、蕭縣縣城及重要市鎮十餘處,殲滅偽支隊司令以下六千餘人,爭取張嵐峰偽軍第十八師四千餘人投誠外,並徹底破壞徐州至宿縣,浦口至滁縣的津浦鐵路,攻占符離集、烏衣等九個車站,完成了遲滯蔣介石中央軍沿津浦路北犯山東解放區的任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