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從張小花宣傳漚肥的技術後,街道就更幹淨了,大家連片樹葉都會撿起來放進自家的漚肥池裏。

漚肥池全集中在無人居住的地方,生活汙水也是在那裏處理。

再加上街道、茅房都是水泥鋪的,打理起來也很容易,所以在這些外人眼裏就是幹淨的令人發指了。

鎮子幹淨,居住的人看上去也精神。

一個個紅光滿麵,大家都很繁忙,做農活的,做工的,一派太平景象。

“這樣的鎮子怎麼以前沒聽說啊?”

“是啊,我也是頭一次見過。”

“在這樣一個兵荒馬亂的地方,有這麼一個鎮子真是不可思議。”

“我們聖母鎮也是這兩年才有的,以前這裏破破爛爛的,都沒幾個人,當官的也跑了!”鎮子的人驕傲地向他們這些外來人說道。

“想當年我逃到這裏分文都沒有……”

“還想當年,這才過去幾年啊!吹什麼牛,趕緊幹活去!”

說話的人被他老婆擰著耳朵去了。

士兵們哄笑了一下,繼續他們的新奇之旅。

還別說,很多,比如帶人的自行車。

自行車是自己帶到這個世界的,張小花自然要引進到這裏,因為價格貴,所以以租的形式對外,交一定的押金,就可以拿去使用,然後就衍生出了自行車的士了。

古人也很聰明,自己騎個自行車,後麵還能帶人,不賺點零花錢那也太浪費了,就這樣聖母鎮出現了一批自行車司機。

“去哪?”

“東胡同九號,多少錢?”

“給十文錢算了。”

“十文錢,這麼貴!”

“這還貴,現在農忙時節,時間就是糧食啊!”

“我不種地。”

“那做工吧,時間就是金錢,一樣的道理。算了算了,你能給多少?”

“五文。”

“你累傻小子呢!五文可不行,自行車可金貴呢,八文!”

“七文,不拉拉倒!”

“行了行了,七文就七文吧,坐好了,走嘍!”

車鈴陣陣,遠去了。

這些太原士兵全程觀摩,然後張大嘴一直看不見為止。

自行車他們也是聽過的,說在京都出現一種新型的代步工具,傳的神乎其神,但誰也沒親眼看過,還想著到底是天子腳下,就出神奇玩意,可惜他們沒住在京都。

萬萬沒想到在這裏看到了,還不止一輛,大街小巷不說到處都是,但也能隨處可見。

除了這個自行車外,還有人拉車,這個也就是黃包車。

自行車都能出來,黃包車更沒不用說了,那些車夫都是短衣打扮,背後前胸還繡著某某車行。

直到夜幕降臨,滿街的燈亮起來,他們又有了新的發現,怎麼這裏的燈比他們看過的任何燈都要亮呢!

“這叫沼氣燈,每個月交五文錢就行,比油燈蠟燭亮,還省錢,好著呢!”

沼氣燈,那是什麼?

他們不懂。

“是小花姑娘想出來的!”告訴他們的人大手一揮,像是將整個鎮子劃拉一起,“這一切都是小花姑娘想出來的!”

……

此時的小花姑娘正和聖母鎮的鎮長,按照古代的說法就是縣太爺用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