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是趕緊整利索趁早搬出來,免得有變故。

來到趙家,趙大嬸果然在家,張小花直接將錢袋子給她,把對趙大叔說的那些話說了一遍,不過加了句趙大叔同意收錢。

趙大嬸對男人收錢有些不快,一個破土坯就要這麼多錢,掉錢眼了嗎,就算加上房梁也沒那麼多。

“趙大嬸,還需要趙大叔幫忙呢,這裏也包括工錢。”

張小花放下錢袋子就去看牆下草簾子蓋著的土坯。

土坯是鄉下人用的最多的建築材料,因為不用花錢。

定一個木頭框子,放在露天地上,把泥活好,填滿,磨平,幹了就成了土坯,雖說結實不如磚石,更比不了水泥鋼筋,但隻要不是大水浸泡,正常的雨水還是可以承受的。

“趙大嬸,用它搭窩棚,這要是下大雨,不會塌吧?”

“選個高的地勢,隻要沒有水泡,就不會了。”

張小花點點頭。

“那行,我去叫人拉過去。”說完就跑了。

趙大嬸還以為是張老大的意思,看看天色,也還早,夏天的天長,晚上能幹不少活,也就沒多想。

她哪知道這全是張小花的主張。

從趙家出來,張小花又在村裏找了兩個老實家窮的漢子,大叔大伯地叫來往果園拉土坯和木頭,一人五文錢,包括拉土,和泥。

兩人當然願意幹了,也不累,順手的事。

套上自己的小驢車,幾趟就完事了,然後去拉土。

張小花跟著去講好價,幫著蓋起來再給五文。

如果是正常房子這個價格肯定不行,但窩棚嗎,那就沒啥說的了。

張小花為了趕工,又找了兩個,同樣的價格。

趙大叔聽了隻叫心疼。

“你爹知道嗎?”

“知道!”張小花隨口道,“趙大叔,爭取今天晚上就蓋起來!”

趙大叔一聽張老大知道也不好說什麼了,幫著忙前忙後。

地方是張小花選的,對著原有的窩棚,也就是在坎上,地勢高,下雨也不會存水。

距離這裏有一百多米,還有個小瀑布,取水也方便。

很好!

雇的人還很熱心,挖了個淺淺的地基,隔了兩間,一間當臥室,一間當廚房。

除了這些外,計劃在一邊蓋了一溜小棚子,驢就安排在這裏,包括農具啥的,用一個木頭柵門關著。

這個就等著窩棚蓋好之後再說了。

窩棚很好蓋,用土坯壘砌起來一人多高,圍成一個長方形,中間土坯隔開,加上木梁,再鋪上幹草,用泥巴一抹,在鋪上油布,固定好了,基本就好了。

門窗是趙大叔家裏的,有些破舊,現場修理了一下,安裝上,糊上窗戶紙就行了,門就是一個板子,古代沒有折葉,隻能用繩子綁在門框上,裏麵用木頭杠子一卡,完事。

剩下的就是盤炕砌鍋灶了,這時候天也黑透了,得需要明天再幹了。

張小花給了他們一半的工錢,又加了一文,叫他們明天來整利索了,這才往家走。

走道村口遇上了出來找她的趙氏。

“你上哪了!”趙氏又急又氣,“這麼晚了都不回家!”

“去果園了。”張小花說著往回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