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大小不一的碎石、細砂,再加上洗過的木炭分層放到壇子裏,倒入清水,再從壇底的細管流出,這就是簡單的過濾。

洗好後,在另一個帶細管的壇子裏鋪上棉布,放上一層塊兒大的木炭,又鋪一層布再鋪小塊炭,之後是細沙、小塊卵石、大塊卵石,整整碼了五層,占了大半個壇子,這個粗糙的過濾器才算完成。

接下來張小花將豬油倒入鍋中叫其慢慢化開,然後在一盆拌著水的石灰裏加入蘇打粉。

蘇打粉主要成份是碳酸氫鈉,與石灰溶液,也就是氫氧化鈣溶液反應之後,生成碳酸鈣沉澱物和上層澄清的溶液,而這些清液,就是氫氧化鈉。

氫氧化鈉俗稱火堿,是一種重要的工化原料,腐蝕性極強,一但接觸皮膚,會分解皮膚之中的脂肪,火燒危害比硫酸更加嚴重。

“這個東西,你一定要小心,它會燒到手。”

張小花鄭重地叮囑著段利。

段利此時也收起了心事,專心地看著記著,聞言點點頭。

“我明白。”

張小花用瓷碗小心地把氫氧化鈉撇出來,放入了油鍋裏,充分攪拌,待會就會產生油脂皂化反應了。

這個中學課本裏有,不過張小花忘了,還是看了人家的小說才知道的。

把油鍋攪拌均勻,接下來的就是等待了。

在等待的過程中,張小花拿出一塊鹵塊,就是那種做豆腐的鹵塊,磨碎加水攪勻。

鹵塊是鹽鹵水分蒸發固化而成的硬塊,這種東西裏麵含有一種成分,那就是氯化鎂。

氯化鎂是一種鹽,在高溫作用下會分解出氯化氫,而氯化氫溶於水,就是我們通常所熟知的鹽酸。

現代化學工業,最重要的幾大化學原料“三酸兩堿”,三酸指的是硫酸、鹽酸和硝酸,兩堿指的是氫氧化鈉和碳酸鈉。

兩堿都可以用土法製備,三種強酸最簡單的方法就是利用鹵水。

鍋中的豬油已經開始了反應,最上層的油黃色皂質開始逐漸凝固,張小花把還未完全凝固的皂質挑純淨的,最上麵的一部分撇出來,加入事先準備好的胭脂粉攪勻靜置,這一部分凝固後就是肥皂。

沒有經過任何處理的豬油皂,會帶有一股子油腥味,加上胭脂就是為了掩蓋油腥。

當然提取花果之中的精油最好,那樣會讓肥皂變的更加芳香。

不過眼下張小花還不想弄的太複雜。

肥皂出來了,鍋中還剩下一些渾濁的皂質和底層的堿性廢液,把中層渾濁之物撇出,單放入一個盆中。

這裏麵的成分主要是沒反應完全的豬油和雜質,還有少量皂質。

張小花把兌好的鹵水加入其中,用力攪拌加熱,不多時,盆中的豬油再次發生了變化,逐漸凝固。

豬油中加入火堿,反應之後會得到肥皂,加入鹽酸,則會生成另一種物質,這就是蠟燭。

由於加入的氫氧化鈉溶液不能過量的緣故,總會有一些脂肪反應不充分,用這一部分的脂肪進行酸性反應製蠟,不但避免了浪費,而且做出來的蠟比市麵上用的石蠟、蟲蠟質量好,僅此於最好的牛油大蠟。

而這種蠟燭比油燈要亮,更重要的是煙少,絕對能賣出個好價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