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三虎覺得虧,一隻雞自己才吃了兩塊肉,那可是他辛辛苦苦抓到的。
張小花就給他算賬。
“雞是我收拾的,是我燉的,用我家的柴,用我家的水,還有我家的鹽,最後你還吃了我家的飯,我還虧呢!”
趙三虎瞪眼。
“水也算?”
“當然,是我一瓢一瓢地舀進鍋裏的,我很辛苦的知道吧?”
“可是,可是……”
“你要是不願意那就算了,以後你還啃你的幹糧吃你的鹹菜疙瘩好了!”張小花說完轉身就走。
趙三虎最終無法拒絕張小花的美食,沒有算了,還繼續合作。
野物也不是每天都能找到的,多數隻是一些蘑菇和野菜,還很老。或者是果子,反正隻要能吃的趙三虎都會拿來換取自己的夥食費。
對兩家的孩子這樣的做法,劉氏覺得吃虧,開始不同意,後來被張青山勸住,這才罵了一通不管了,隻是拿出的米麵少了一些。
其實合夥這種事吧,要是計較,怎麼著都覺得自己吃虧,所以隻要達到自己的期望值就行了。
而和趙三虎的合作,對張小花來說已經遠遠超過期望值,自然不會去計較。
更重要的是,有了趙三虎幫忙看場,張小花也能騰出身多做一些事。
除了做飯外,她開始清理家裏的破爛。
將所有的布片,破爛衣服拿出來,分批拿到河邊清洗,洗過後再用開水燙了,然後暴曬。
最後,她一狠心用聖母值兌換出一台迷你的縫紉機。
在現代的時候,她就在網上買過一些手、或者電操控的縫紉機,做個褲腳,玩個DIY什麼的,很是熟練。
到了這裏,縫紉機則成了一個必須品,天冷了,不能像夏天那樣,露點也沒事,需要件完整的衣服,所以要縫縫補補。
縫個扣子啥的,手工還好,要是做其他的,即使有那個手藝也沒那個耐心,習慣快節奏的生活,張小花可沒耐心一針一線地去縫製這個那個。
忙起來時間很快,轉眼就會到冬天,現做也不趕趟,張小花便利用這段時間把全家人的鞋襪做出來。
聖母的商品真是要多給力有多給力,本以為縫紉機是手工操作,沒想到人家是太陽能自動充電,而且還是全自動化,隻要輸進尺寸,幾分鍾成品就出來了。
張小花看著一堆布片在縫紉機的操作下出來了一雙中筒襪,感到神奇的不行。
再看看布片的接口很密實,還貼心地將布邊都卷了回去,唯一的缺憾是,因為布片太多,接口會有些硌腳,當然她相信穿的人是不會計較的。
還有就是,這樣的襪子自然是沒有彈力的,需要肥大一些,在襪口的位置串了一條麻繩,這樣穿上一係,就不用擔心掉下去了。
很快,自己的、張大牛和張二牛的襪子出來了。
腳底為了抗磨禦寒特意加厚,除了發硬其他都好。
唉,真是懷念現代的襪子啊。
可惜她就算能從聖母值中兌換出來,也不敢穿,來源說不清啊!
又給張老大和趙氏還有張青山劉氏,甚至張小叔和小嬸子,以及趙三虎,每人做了一雙。
張小花覺得自己真的要成聖母了。
算了,為了自己的那點小算計,聖母一回就聖母一回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