刺殺王竹林的,實際上是活躍在天津的一個以“抗日殺奸、複仇雪恥”為宗旨的組織——抗日鋤奸團。

這個組織是在1937年冬成立,團長曾澈負責總體策劃,團員李如鵬負責組織,孫大成(字若愚,天津永安飯店少東)負責行動。該團初建時,僅有十幾個人,至1939年春,已發展至60多人,其成員多為耀華中學、南開中學、彙文中學等十幾所學校的學生。當時他們在現在保定道崇仁小學內成立了鋤奸團骨幹培訓班,名義上是文化課補習學校,實際上是宣傳抗日、研究抗戰形勢以及教授各種常規武器使用方法的培訓基地。

鋤奸團刺殺了王竹林之後,偽警察局找不到絲毫線索。日本憲兵隊隻好在英租界求誌裏、法租界天增裏帶走了3名青年,殺死交差。

1937年“七七”事變後不久,天津淪陷,曾澈、沈棟、沈楨、張瀾生、郭兆和、王桂秋等一些愛國青年聚在一起,想做些抗日救亡工作。他們中間有人主張以宣傳抗戰為主,而多數人則傾向於用行動直接打擊敵人。於是大家決定在英租界裏組織“抗日殺奸團(簡稱抗團)”。

為開展活動,抗團在英租界鬆壽裏租下一間房子,每晚有人在這裏抄錄中央廣播電台的新聞,然後再編印成《正字報》,每周出版一次,由交通員送到每個訂戶手裏。後來又增出一份《跋涉》月刊,論文和文藝小品,都是宣傳抗日的文章。抗團成員的入團宣誓也是在這裏進行的,誓詞大致是這樣:“餘誓以至誠參加抗日殺奸團,今後在組織領導下積極工作,服從指揮並絕對保守秘密,如有違犯,願受最嚴厲的製裁。”可是不久,這個機關便遭到英工部局的破壞,曾澈被捕(後經營救被釋放),印刷工具都被抄去,兩個刊物被迫停刊。宣傳機構被破壞,反而促使抗團更快地轉入具體行動。抗團決定自行研製定時燃燒彈,用來燒毀日偽開設的商店、劇院、倉庫等設施。由劉福庚、李寶仁擔負研製任務。經過一番努力,試驗成功,但是沒料到在正式安裝控製裝置時,燃燒彈意外起火,劉、李二人一人受傷,一人犧牲。抗團還未出師就先付出了生命的代價,但大家並沒有因此而退縮。

當年,天津有“光陸”、“國泰”兩家電影院被日本人收買,抗團決定放火燒掉它。孫若愚等為此製造了兩枚定時燃燒彈,行動人員分成了兩個小組。出發前沈棟宣布,在休息前(那時電影在放映中間都有10分鍾休息,觀眾也不是對號入座),由他把定時燃燒彈放在銀幕下麵,使它在20分鍾後起火,一旦安放成功就用紅布罩著手電燈打個信號。坐在樓上第一排的組員看見信號就把署名抗團的反日傳單撒出,然後撤退。沈棟還準備了一枚用罐頭筒偽裝的炸彈,約有兩斤重,以防他安放燃燒彈時發生意外,就用幹電池把炸彈引爆,以擾亂秩序便於撤離。後來由於事情辦得非常順利,大家平安撤退,炸彈並未用上。據留下來觀看效果的女團員呂乃樸說,燃燒彈爆炸時隻看見一片白光,銀幕被燒得卷了起來,觀眾驚亂地爭先恐後逃離影院。待她跑到馬路上,大火仍在蔓延,不久後樓也起火,跟著一聲巨響,樓房被震垮,整個影院頓時變成一堆廢墟。這是抗日殺奸團第一次較大的行動,當時在敵偽中造成極大的恐慌。

1938年5月,沈棟遭到天津英工部局的逮捕。此事對抗團的影響很大,因為當時抗團工作基本上是由他主持,他的被捕也暴露了組織鬆散的缺陷,活動的秘密性太差。沈棟被捕後,李如鵬便代替了沈棟的工作。在他的提議下,抗團進行改組,成立幹事會為最高決策集體。幹事會由6個人組成,曾澈負總責,李如鵬任組織幹事,孫若愚任行動幹事,袁漢俊任總務幹事。曾澈因故不能常來參加活動,由交通員錢致倫與李如鵬保持密切聯係。幹事會下設5個小隊,孫若愚、劉友深、趙逢春、周慶漱分任隊長。每個小隊內有四五個小組,每個小組有四五名成員。幹事會明確規定:小隊間、小組間不準發生橫向聯係,以確保秘密,避免一處遭受破壞而牽連整體。此外還建立了由孫若愚負責的行動組和另一人負責的技術組。

1938年6月間,為了擴大抗團的影響,李如鵬和孫若愚共同策劃放火燒日租界的中原公司。因為它是天津最大的百貨公司,所銷售的基本上都是日貨。他們計劃使用7個定時燃燒彈,派出7個行動小組,每組兩個人,將其放在不同的地點。在規定的時間放妥以後,大家都回到李如鵬處報到,然後通知安排在幾處大樓頂上的人員散發傳單,宣傳抗日和抵製日貨,並且公開承認在中原公司放火是抗日殺奸團幹的。

袁漢俊同一個組員指定放火地點在二樓西裝部。其他小組成員還有孫若愚、孫湘德、虞承芳、張同望等人。西裝部的顧客稀少,所有衣料又都放在櫃台後麵的櫃櫥裏,使袁漢俊他們難以接近,他們隻得把燃燒彈放在樣品衣料的下麵。此時,各個小組也都順利完成安放任務。可是等到大家到齊散發傳單時,中原公司仍沒有起火。正在猜測時,突然中原公司火起,而且火勢很大,頓時大樓內秩序大亂。隻因大樓是鋼筋水泥結構,消防隊又來得快,沒能造成更大的破壞。

孫若愚領導的行動組是從各小隊裏挑出的精壯小夥子組成,其中有孫湘德、宋顯通、劉寓川等。其組員常在一起訓練,甚至以打流氓作為演練活動。當年有不少流氓終日混跡於天津的酒樓舞廳,壞事做絕,深為人們所痛恨。行動組就搜集偵察他們的行蹤,由孫若愚特製幾根1尺多長的棗木棒作為武器,四處打流氓。

技術組的成員有向傳緯、水宗驥、雷邦璽等人。他們在黃家花園開設了一家水電行,經營代客安裝和修理水暖電器設備。抗團以水電行作掩護,必要時也擔起鋪保的作用。因為當時在處理糾紛和人員保釋的時候,時常需要一家店鋪作為保證。此外,水電行裏的設備也是為了技術組製造武器而備用。起初他們製造炸彈都是用三硫化砷和氯酸鉀混合物當作炸藥。這種炸藥很不安全,稍加磨擦就會爆炸,後來改用苦味酸和氯酸鉀為原料製炸藥,就比較安全了。早先製的燃燒彈雖能產生很高的溫度,但也有體積大、不便攜帶的缺點。為此他們又設計製造了一種可拋擲的小型燃燒彈。體積隻像一包香煙,一經拋出就會自行燃燒,投擲者亦可從容離開現場。這種燃燒彈以後用了許多次,效果都很好。另外。他們還試製出催淚彈和煙幕彈,不過沒有派上用場;也曾試製過無線電控製的炸彈,但是沒有搞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