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大陸海岸線漫長而曲折,港灣眾多。2100餘個島嶼星羅棋布於東南沿海一帶,其中舟山群島就有1300餘個大小島嶼。

舟山群島解放後,潰逃的國民黨軍隊不甘心失敗,占據一些沿海島嶼,收編散兵遊勇、海盜慣匪,網羅一些在浙江大陸被擊潰的頑匪,先後組成19股武裝匪特,計1400餘人,配備小炮27門,輕重機槍40多挺,其他武器近千件,各種機動船18艘及電台等通訊聯絡設備。以後,大陸的土匪不斷逃到海島,使得沿海島嶼的土匪股數和人數又有所增加。這些匪特利用舟山海域遼闊、港灣嶴口多而隱蔽的地理特點,憑借其較強的海上機動能力,大肆進行騷擾活動。為肅清匪特,穩定社會,舟山軍民與這幫匪特展開了殊死的搏鬥。

南韭山島位於舟山群島南端,與六橫、蝦峙兩島隔海相望。島上岩石嶙峋,洞窟遍布,三麵懸崖峭壁,水下暗礁叢生,驚濤拍岸,濁浪排空。隻有東北一角地勢較為平坦,可供船隻靠岸,曾是曆史上有名的匪巢。

舟山解放後,軍民通力合作,在舟山諸島開展大規模的剿匪,沉重地打擊了匪特的囂張氣焰。作惡多端的匪“江浙人民反共自衛直屬縱隊”被基本殲滅,司令潘禮,支隊長李福元、徐繼耕,大隊長姚小棠等匪首紛紛落網。其殘部竄上南韭山島,投靠匪“寧台溫沿海人民反共突擊縱隊”,被編為第二支隊。他們擁有三篷三桅、五篷五桅的大型木帆船及機帆船10餘艘,電台數架。這股海匪與漁山、大陳等敵占島嶼的守敵沆瀣一氣,專事襲擾舟山附近的航運和漁業生產,經常竄入東南沿海一帶,瘋狂地進行殺人、搶劫等活動。

駐舟山的中國人民解放軍陸海軍部隊,為保障舟山人民生命財產的安全,經多方偵察,決定聯合作戰,清剿南韭山之匪。

1950年12月15日16時,解放軍第22軍第64師首長馬冠三、陳德先率第190團,分乘12艘登陸艦,在海軍艦艇的護衛下,向南韭山疾進。當晚約23時,黑黝黝的南韭山島已隱約可見,指揮艦上的王俊周團長馬上命令:登陸艦全速前進,快艇分別向兩翼迂回包圍,登陸部隊做好戰鬥準備。島上的海匪聽到突如其來的“隆隆”的艦艇馬達轟鳴聲,知道大事不妙。頓時,匪巢裏一片混亂。

午夜24時正,團指揮艦發出3顆紅色信號彈,登陸部隊紛紛躍出艙外,強行涉水登陸。海匪據險抵抗,用手榴彈、輕重機槍和衝鋒槍組成的火力網,向登陸部隊壓過來。我海軍炮艦隨即猛烈還擊,壓製敵人的火力。霎時,南韭山東北角上這個不足70米寬的嶴口,成了一片火海。登陸部隊冒著槍林彈雨前進,半小時後登陸成功,並搶占了製高點。這時,海上突然刮起了10級大風,夾雜著一陣陣的暴雨,戰士們頂風冒雨,向島縱深搜索前進,擴大戰果。天亮了,雨止了,槍聲漸漸稀落。但不知為什麼,島上連海匪的影子也沒有。

“難道下海跑了不成?”這顯然是不可能的。團首長果斷地命令:提高警惕,仔細搜查。但一直搜到中午12時,還沒有找到海匪的蹤跡。

突然,第2連向團首長報告,炊事班長到山洞擔水時被匪徒殺害。緊接著又報告,抓到了一個老百姓模樣的人,經審問,知道他是個海匪。團首長便斷定海匪並沒有跑掉,而是躲進了山洞。於是命令部隊搜山查洞。部隊馬上分散堵洞,向海匪發起了強大的政治攻勢。各個戰鬥小組用喇叭向躲藏在各岩洞中的海匪反複宣傳黨的剿匪政策,指明島上的敵我態勢。一會兒,從一個岩洞裏戰戰兢兢地走出一小群匪徒,全部舉著雙手。但附近幾個洞內的頑匪,向他們一陣掃射,把他們趕了回去。看來不煞煞敵人的囂張氣焰,政治瓦解很難奏效。登陸部隊對頑抗之敵采取果斷措施,堅決予以殲滅。至18時,斃傷海匪100餘人,俘匪10餘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