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9年初,三大戰役結束後,國民黨在長江以北全線崩潰,便在長江以南及邊遠省份繼續組織殘餘軍事力量和所謂地方勢力進行抵抗。3月6日,白崇禧、何應欽來到寧都,召集國民黨江西省第八行政區專員兼保安司令黃鎮中及鄰近10餘縣的縣長,在寧都縣境內翠微峰金精洞密謀,拚湊成立了“江西豫章山區綏靖司令部”,決定以翠微峰為據點,憑險立寨,與洞為巢,山上山下相結合,妄圖抵抗人民解放軍。
翠微峰之戰,便成為解放軍南下入贛後最大的一場山地剿匪攻堅戰。
黃斑虎,真名黃鎮中,又名黃才梯、黃辟疆,寧都縣長勝鎮人。他平時作惡多端,故當地人稱他“黃斑虎”。
1930年後,他曾先後任國民黨寧都保衛總團團長、江西保安19、30團團長、獨立33旅旅長、第三戰區參議、江西第八行政區專員兼保安司令。1949年3月,又被委任為“江西豫章山區綏靖司令部”中將司令官,管轄寧都、廣昌、會昌、永豐、樂安、宜黃、南豐、南城、臨川等14縣。
從土地革命到抗日戰爭,死在他的刀槍之下的無辜者達5000餘人,焚燒的房屋達4000餘間。殺人放火成了他的習性,奸淫年輕婦女是他的嗜好,抓丁擄掠是他的“天職”。
白崇禧、何應欽指示以翠微峰之天險立寨,正合黃鎮中日思夢想的夙願。翠微峰位於寧都城西北10華裏外,屹立於群山之中,林木蔥蔚,蒼翠輝明。又因東麵峭壁平直,色如丹霞,故又名赤麵砦。它是金精山(又名金精洞)、觀音山、黃竹峰、三獻峰、雄獅峰……等12峰的總稱,方圓20華裏。各山矗立,峰峰如劍。峭壁千仞,高聳入雲,地形十分險要。各峰之間互不相聯而又距離很近,最遠不過一二百米,形成狹窄陰暗的深穀。登山隻有一條路。這條路位於東南麵兩山合圍狹縫之間,僅容一人拾級而上,站其間仰視蒼天,僅見“一線天”。這種地形,利防不利攻,真有“一夫當關,萬夫莫開”之勢。黃斑虎口吐狂言:“有翠微峰天險、充足的糧食和優良的武器裝備,有武藝高強、法術廣通的福源大師作保鏢,共軍占據寧都三年也不怕,翠微峰大炮攻不倒,飛機炸不塌。共軍有三頭六臂也難飛上翠微峰……”他實行白色恐怖,堅壁清野,頒布“十大殺令”,對凡有共產黨嫌疑的人抓來就殺,強令寧都城內所有機關、商店、工廠、醫院……連同人員、設備、檔案統統搬上山。交通要通、橋梁、電杆、電線全部拆毀。井裏投毒,糧食運空,城內和翠微峰附近的群眾攆走。
8月28日,黃鎮中探知人民解放軍從瑞金向寧都進軍的消息後,急忙糾集所屬獨立團、特務營、常備團、戡戰大隊及工作人員共約3000餘人,攜帶軍械龜縮到翠微峰,企圖作長期的負隅頑抗。
8月29日拂曉,第4野戰軍第48軍第144師進入寧都城。城內一片蕭條,商店關門,街無行人。晚上一片漆黑,部隊糧秣物資無法籌措。翌日,第144師對翠微峰周圍30餘華裏的東、南、西三麵進行鬆散包圍。
隨即會同中共寧都中心縣委組派工作隊,分赴各地宣傳、發動群眾,籌措糧秣軍需。麥草湖村的蘇區老同誌李煥柏等人,自告奮勇地找到第432團羅營長要求說:
“我熟悉翠微峰地形,願為解放軍帶路。”“太好了!”羅營長回答後,立即引見師長張書祥。
張師長在李煥柏的導向下,率參戰指揮員對翠微峰周圍的地形和敵工事設置、火力配備等情況進行實地偵察。師黨委決定第432團為主攻,第430團、第143師第428團為助攻。采取軍事打擊與政治攻勢相結合的原則,先剪除翠微峰羽翼,縮小包圍圈,然後集中力量一舉攻克翠微主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