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9月,縣級軍事誌編纂的任務下達後,經《洛川縣軍事誌》編纂委員會研究確定,由我獨立承擔編纂《洛川縣軍事誌》這一光榮而艱巨的任務。受命於斯,我自感責任重大,因為這項工作不僅肩負著全縣人民的重托,還擔負著尊重軍事史實、忠實記錄軍事演變過程、還原洛川軍事本來麵目的曆史重任。麵臨巨大的壓力,作為一名在人武部係統工作多年的老職工,我以重任在肩、責無旁貸的使命感,以時不我待、隻爭朝夕的緊迫感,以宵以旰食、夙夜在公的責任感接受了這項神聖的工作。在查閱大量資料的過程中,可以清晰地看到洛川籍的先驅們在人民的解放事業和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中留下的帶有血與汗的步履與足跡。有感於先驅們的奉獻和犧牲精神,我應盡己所能編纂好《洛川縣軍事誌》,以告慰長眠的英靈。進入編寫期後,晝夜費息,奮筆疾書,其采編艱辛程度,用蜜蜂釀蜜、春蠶吐絲恐難比擬。三年中,天天敲擊著電腦鍵盤,看著蒼白的熒屏,不覺眼也花了,耳也鳴了,但一種強烈的責任感使我如同雨燕銜泥,來了又去,去了又來,重複著一種工作,為的是一個目的,就是對曆史負責,將洛川的軍事史實與民兵預備役人員的精神和風采發揚光大。
在具體的編纂過程中,始終堅持以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全麵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堅持辯證唯物主義和曆史唯物主義的基本觀點,秉承實事求是、輯要求全、統合古今、詳今略古的編纂原則,力爭做到橫不缺項、縱不斷線,對一些不準確的資料寧可不用,也不妄加推斷。為突出洛川特色,體現軍事特點,著重記錄了洛川地區軍事發展曆程。對待每一行文字,我都是那麼熟悉,每個字符,都像我孕育已久的結晶,常常煞費苦心,字斟句酌,反複修改,惟恐欠妥。睡夢裏,恍惚中,仍思緒不斷,靈感盡現。盡管如是,在送審期間,我的心情異常沉重,一直懷著如履薄冰、誠惶誠恐的感覺,隻怕由於自己能力和所涉資料的局限,以及編纂過程中的疏忽,不能全麵反映洛川軍事悠久輝煌的曆史,有負於同誌們的厚望。
2008年初,原部長王巍調離,新任部長高忠民和政委張俊民對軍事誌編纂工作傾注了極大的熱情,在經費非常緊張的情況下,購置了所需的筆記本電腦、掃描儀和打印機,騰出了黨委會議室作為編寫場地,為軍事誌的早日出版提供了許多方便。延安軍分區司令部高軍民參謀在百忙中更是悉心指導和精心修改,使我在分區集中一個月時間才得以理清頭緒,功不可沒。
誌書雖然出版了,但自覺遺憾不少:一是時間太緊,困擾紛然。成就一部好誌書,並非短期之功。編纂伊始,才知道資料的浩瀚和紛繁,才知道自己能力的有限和時間的緊迫。整天獨自一人麵對大堆的資料,隻恨自己手腳不夠,經常有看不完的資料、想不盡的問題、理不清的數字。沒有時間去搜集更多材料以豐富軍事誌書內容,心理困擾十分強烈。二是壓力太大,心思惶然。蹲在機關,白天人來人往,幹擾頗多,隻能天天加班至深夜兩三點甚至四五點鍾,常常身疲心憊,頭昏腦漲。三是能力欠缺,思想茫然。編纂過程中常常自感力不從心,麵對如此龐大的係統,我為自己知之甚少而慚愧,為自己的能力所限而惆悵。
洛川軍事曆史龐雜散亂,軍事人物散居各地,我總想力辟蹊徑,既想收集好,又想編寫好,雖經多方努力,仍有諸多條件不能逾越,部分人物未能收錄。由於時間緊,任務重,誌書也一定存在不少錯誤與疏漏,真誠地希望社會各界有識之士批評指正,以便再版或續修時訂正。
最後,要特別感謝為《洛川縣軍事誌》提供資料和圖片的延安軍分區司令部動員科少校參謀高軍民,洛川縣人民武裝部原部長王巍、副部長劉有生,軍事科參謀李冰、田林勇,職工李清泉、劉柏強,縣檔案局資料員成雲、石頭鎮、百益鄉、朱牛鄉人武部專武幹部遇俊明、晁世宏、王永紅,縣人武部離休老幹部吳偉林,退休幹部安肅、李國華、李照民,退休教師王全喜、王春榮及洛川縣城建局幹部孟萬明、文化工作者張小棟等。同時感謝三秦出版社的責任編輯劉夏麗女士,在百忙之中加班加點審校改稿,嚴格把關。亦感謝西安建明印務公司業務經理沈萬斌先生的鼎力支持。
主筆馮曉波
2009年4月2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