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國十萬大軍,車馬浩蕩,連破楚國三座要塞,直逼楚國都城-天星城而來。大半個楚國都已淪陷,楚國殘軍,盡是望風而逃。七天前,楚帝蕭良向晉宋二國都派去了求援使者,至今仍不見回信。除此二處,再無援兵可求。
天星皇城內,楚帝蕭良危襟正坐,文武百官盡皆不語,神色凝重。
“晉宋二國,定然受了商國利誘威逼,怕是等不到援兵了,不如早些議降,更享體麵!”右丞徐長隆這番直諫,不可謂不大膽。
話落,群臣嘩然。
放在平日,那可是會招來誅連九族的大禍。隻是眼下,楚國危在旦夕,便也無法計較。
“右丞大人,楚三代先帝,創立百年基業,豈能拱手讓人!”
蕭良抬頭一看,說話之人是太傅王昆。百官雖然交頭接耳,但卻對徐長隆的諫言,並不當麵批駁。到了最後關頭,敢於說話的還是自己的老師。
眼下,楚將亡,難以逆轉。蕭良心中,亦難以決斷。
“王太傅,商國勢大,十倍於我國,今若負隅頑抗,必累及黎民!何不效仿昔年閾國帝君孫祺,行太義議降,受封安樂公之舉。”
“徐長隆,當日主戰是你,今日議降,又是你。為何如此反複無常!”王昆大怒。
“今時不同往日,當然見勢而行。你連劍都不會拿,不要妄談國事!”徐長隆冷臉回嗆。
“報——”大殿外,一聲喝叫。
百官看去,是前線傳令官帶來了戰事消息。
“稟陛下,商國三萬先鋒大軍已至城西七裏,七萬步兵緊隨其後。還有。。。。陳信大將軍已經叛國投敵!驍勇營正在城外牽製敵軍推進,請陛下定奪!”傳令官慌張稟報。
百官色變。楚國前後三任大將軍,都是戰死沙場。如今,連陳信也叛國投降。楚內再無可以征戰的大將。
蕭良環顧左右,問道:“城內還有多少兵馬?”
“不足六千,加上可動員的民間青壯,也不足一萬。”九門督軍黃吟低頭答道。
“不足一萬!”蕭良頓時神傷,幾乎癱軟在龍椅上。
“城外驍勇營,還有多少人馬?”蕭良怔了半會,又問。
“約一千五!”傳令官答道。
“立即命令驍勇營退入城內,堅守待援,晉宋援軍,快到了!”蕭良自登基以來第一次發布作戰命令。
“遵旨!”傳令官慌忙退出。
百官卻是心知肚明,皇帝此言不過是鼓舞將士守城決心,哪裏還有什麼晉宋援軍。
“唉----!”徐長隆長歎一聲,轉身離去,沒走出兩步又突然回頭,對帝道:老臣這就召集府中家兵參加守城。
蕭良頷首,掃視百官,道:“諸位愛卿?。。。”
“臣等誓死守城!”百官齊呼。
連主降的右丞都決定決一死戰,其他官員怎敢說個不字!
一時間,各府皆捐出存糧數車,家兵共計數百,皆上城牆備戰。
“報--”熟悉的傳令聲,蕭良心頭一緊,隻怕又要傳來什麼不好的消息。
此時殿中隻有王昆等少數官員。
“講!”蕭良道。
商國大軍已在城外三裏紮營,籌備攻城器械。
“商軍大將潘旭有書送上!”
“呈上來!”
傳令官得令,將書信遞給蕭良的親信龍公公。龍公公又將信呈到蕭良麵前。
“混帳,欺我楚國無人!”蕭良龍顏大怒。
“陛下,那潘旭說些什麼!”王昆問。
“潘旭限朕天黑之前,開城歸降,不然就要攻城了!”
“這三姓家奴,先後叛過宋紀二國,如今被那商王拜了將軍,狗仗人勢!”王昆怒形於色。
“陛下!”龍公公突然說話:“奴才以為,潘旭此賊,並不得商王信任,可設法拖些時日,啟用商軍內應,從中離間,使他君臣不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