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2章 清正節儉的於成龍(1 / 2)

名言提示

儉節則昌,淫佚則亡。

——墨子

於成龍,字北溟,號於山,山西永寧州(今山西商縣)人,自清朝順治十八年(1661年)起,曆任知縣、知府、按察使、布政使、巡撫、總督等職。為官30多年,為政清廉,勤勞務實,生活儉樸,拒賄 倡儉 ,被譽為“天下第一廉吏”。

於成龍走上仕途之路的第一任職是羅城(今廣西北部)知縣。當時的羅城屬柳州府,地處偏僻,野草遍地。瘴煙癘雨,民情慓悍,經濟凋敝。盡管條件如此惡劣,但他毫不畏懼,說服了家人和親朋好友,帶上自己變賣家產的盤纏,毅然奔向羅城,決心改變那裏的麵貌。

雖然於成龍對羅城的惡劣環境和人民的困苦情況早有思想準備,可是實際情況比傳說和預料的還要嚴重得多。經過20多年的戰亂後,羅城經濟蕭條,民心不安,百姓貧困不堪,有的鋌而走險,淪為“盜賊”,地方大姓與地主成為世代冤家,相互仇殺,人口驟減。當時,羅城縣城隻有六家居民,數間草屋,縣衙門沒有門垣,院中長滿荒草,三間草屋破爛不堪。於成龍暨土為案,鋪草為床,置土灶一副,辦公休息均在草屋之中。就是在這樣的條件下,他不辭辛勞,攀山越嶺,調查研究,訪貧問苦,悉聽百姓的心聲,製定改變羅城麵貌的計劃。他在任羅城縣令的七年時間裏,獎勵耕織,興修水利,輕徭薄賦,發展生產,使羅城的麵貌得到很大改變,受到人民的衷心擁戴。當他離任時羅城百姓紛紛趕來,遮道呼號,追送百裏。

於成龍為官30年,清操苦節、竭忠盡力、倡廉禁貪、自奉儉約,不僅深受百姓的擁戴,而且贏得朝野的敬仰。送禮受賄,在封建社會官場,是一種司空見慣的腐敗現象,而於成龍對此深惡痛絕,在他任羅城知縣時,曾有人幾個小夥子出於對他的關心,持錢奉獻,讓他作生活費用,但他拒絕接受。一次他的夫人來羅城探親,百姓得知後,紛紛前來送錢贈物,讓夫人帶回家,以表他們一片心意。於成龍感激之餘,婉言謝絕說:“這裏遠離我的家鄉,夫人隻身一人攜帶這麼多財物,一來行走不便,二來容易為盜賊所害,大家再三勸說,他始終未收分文。

於成龍任福建布政使時,主管錢賦,經他手的錢何止千萬,他卻一塵不染,兩袖清風。為勉勵自己,告誡部下,他書寫了一副對聯懸於堂上。

上聯是:累萬盈本,盡是朝廷正賦。倘有侵淩,誰替你披枷帶鎖?

下聯是:一絲半粒,無非百姓脂膏。不加珍惜,怎曉得男盜女娼?

福建的漳州、泉州當時是重要的對外貿易港口,外國商人為了謀取貿易交往中的好處,經常把一些貴重物品贈送給布政使,於成龍認為身為大清官吏,接受外商饋贈,不僅辱及人格,而且有損國格。每當有人來贈送時,他一律斥之不受,外商感慨地說:“天朝洪福,有如此清官,我等周遊列國,從未見過,真是難得呀!”在封建社會裏,各級官吏為得到庇護或升遷,往往利用上司生日壽辰、兒女婚嫁等機會大肆行賄送禮,為了摒棄這一陳規陋習,禁絕饋贈受賄,於成龍升任直隸巡撫之初,就申明不受一切饋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