惡性腫瘤是一類嚴重威脅人類健康的多發病和常見病。根據世界衛生組織2003年公布的數據,2000年全球共有惡性腫瘤患者1000萬,其中男性患者530萬,女性患者470萬;因惡性腫瘤導致死亡者高達620萬,占總死亡人數的12%,在多數發達國家這一數字可達25%。在發展中國家,由於城市化進程的加快,生活習慣的改變,與之密切相關的腫瘤的發生均將逐漸轉變成經濟發達國家的類型。如果這一趨勢得不到改善,預期到2020年,全球每年新發惡性腫瘤病例將達1500萬。腫瘤患者總數,在發展中國家將增長73%,而發達國家增長29%。這很大程度上是老年人口增加的結果。我國2002年公布的發病情況(全國12市縣1993~1997年登記資料統計),男性發病率為143.9/10萬~213.1/10萬;女性發病率為112.9/10萬~157.2/10萬。惡性腫瘤以早期發現、早期治療效果最好,早期發現手術切除率高,甚至可以達到完全治愈,5年生存率一般在60%以上。上海湯釗猷教授報告,早期小肝癌患者手術切除後5年生存率為63.5%,遠遠高於中期肝癌的手術治療效果。早期鼻咽癌患者放射治療後的5年生存率可達78.23%,而晚期患者5年生存率僅38.12%,病理確診時的鼻咽癌患者大多都有誤診誤治的病史。因此,提高對癌症臨床表現的認識和警惕,對惡性腫瘤的早期診斷和正確治療是獲得較好療效的重要前提。
在我國,每年發生癌症的患者約160萬人,其中相當一部分惡性腫瘤患者難以早期確診。張國俊報道107例肺癌,誤診率為49.5%,誤診時間為2~18個月,平均86.4天。因患者個人原因延誤者56例(52.4%),地方醫院原因延誤者51例(47.6%)。據陳書昌報道162例原發性肝癌誤診為病毒性肝炎25例,占全部病例的16.7%。第三軍醫大學西南醫院腫瘤科報告,該院1985~2000年收治胃腸道惡性淋巴瘤64例,均經術後病理學檢查證實,其中術前誤、漏診43例,誤、漏診率為67%。肺癌是當今世界嚴重威脅人類健康和生命的惡性腫瘤,在我國,其發病率及死亡率明顯上升,在臨床上約86%以上的患者確診之前已屬晚期,失去了最佳治療時機。因此提高腫瘤的確診率和確診速度,對於提高其治愈率非常重要。
一、誤診誤治原因分析
1.僥幸心理作怪當出現症狀時,無論是醫生還是患者,往往都抱有僥幸心理,往好處想。肺癌常見症狀為咳嗽,它是呼吸係統中其他疾病所常見的症狀。患者出現症狀後往往認為“受涼”,或被醫生診斷為“上感”、“氣管炎”、“肺部感染”這些常見病,多數采取抗炎治療,用治療結果來判斷診斷,而不是馬上進行徹底檢查,這在臨床中是很常見的,醫生認為診斷性治療是鑒別診斷的方法之一,患者也樂意接受。治療一段時間後,如果無效再進行徹底檢查。這種方法雖然從理論上講沒有錯誤,但是對於發展迅速的腫瘤來說,卻耽誤了寶貴的治療時間。曾遇一患者,查體發現肺部腫物影,患者沒有症狀,醫生給予抗炎治療,1個月後複查,腫物增大2.5倍,手術證明是肺癌,惡性程度很高,醫生和患者都後悔不迭。
2.滿足於症狀改善,放鬆警惕許多症狀通過治療是可以得到改善的,尤其是應用中藥。有些患者有了不適,習慣於找中醫服中藥。中醫中藥在我國有幾千年的曆史,它的功績不可磨滅,但是不可否認,某些中醫大夫未接受過現代醫學訓練,或意識不強,隻注重改善患者症狀,忽視檢查,造成患者麻痹大意,症狀改善了就認為沒有大問題,延誤了確診時間,這樣的例子有很多,也毀壞了中醫的形象。例如喉癌中聲門型癌早期症狀為聲音嘶啞,與上呼吸道感染和咽喉炎的症狀相同。此外,由於早期喉癌腫瘤體積較小,有時形似息肉,易誤診為聲帶息肉。且症狀改善後患者放鬆警惕,未及時複診。經統計文化素質高、有一定醫學知識的患者其複診率較文化素質低、不懂醫學知識的患者高,因此延誤時間相對較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