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五行開脈功的修煉方法共有十個式子。
第一式 起勢
起勢采用無極站樁式。在一個空曠的場地或草坪上,修煉者自然鬆靜站立,兩腳分開,與肩同寬,兩臂自然下垂,掌心相對。站定之後,兩目平視,看得越遠越好。然後把遠處的神光漸漸往回收,收到自身宇宙之邊,再收到兩眉中間,輕輕地閉目合齒,舌抵上齶,靜立片刻。待身鬆形靜,心安神定之後,按呼吸總則調整呼吸。
先調整自然呼吸,使其從無規律盡快過渡到有規律。吸氣時,氣從四麵八方向全身毛孔擠壓;呼氣時,氣從全身毛孔向四麵八方放射。隨後改為以凡息帶真息,以陽息帶陰息,吸氣炁過臍下,呼氣炁不出心,息息歸根。同時吸氣時收小腹,呼氣時小腹外放。以上呼吸調整好後,將其合而為一,即修煉者外行自然宇宙之息,內行人體宇宙之息,也就是外吸自然宇宙之氣而不停,內行人體宇宙真息而不止。
吸氣時,外行呼吸:自然宇宙之氣從四麵八方向全身毛孔擠壓;
內行呼吸:真息過臍下,歸入下田,體內之炁聚於下田,小腹內收;
呼氣時,外行呼吸:氣從全身毛孔向四麵八方放射;
內行呼吸:真息不出心,下田之炁向全身毛孔放射,小腹外放。
每種呼吸可做六的倍數。做功時,思維一定要提高,尤其在做綜合呼吸時,要用好多向思維。
說明:
綜合呼吸中的兩種呼吸方式伴隨著兩個意念同時進行,相互協調一致,從而形成一吸炁聚實,一呼場擴大。一方麵,便於從下田爆發出一種力量,推動內五行運轉,以增強內力;另一方麵,加強人體與自身宇宙之邊的聯係以及自身宇宙之邊與天體之間的聯係。這是人體表和裏的運動。
修煉者通過調身、調息、調心,身心合一,意炁相合。自身宇宙之場在張力、繃力的作用下,開合有法,虛實有度,一呼則開而大,一吸則合而實。“以身中之天地,感應身外之天地。身外之天地,以應身內之天地。”
呼吸行功之法是“外五行開脈功”的特點。修煉者用此法可以組場、占場、布場、擴場、分場、分局、布氣,為他人帶功行氣,為病人診斷治病。
第二式 默運五行
起勢:
最後一次吸氣,炁達下田時,兩手在下田處重疊,掌心向內向下,從中發出一種具有穿透力並帶有靈信的口質,將下田之炁推入膀胱。兩手在膀胱處運化,口炁相合,使內炁運動方為合法。提膀胱之炁入肝,然後逐項按五行相生順序默運。默運五行可以做六次。最後提膀胱之炁入下田,一邊提一邊吸氣,將炁歸於下田,意守下田處,靠它的爆發力來推動幾條脈。
說明:
⑴ 默運五行時,如果能感覺到內髒的輪廓,就可以運化下一個髒器。
⑵ 煉功到一定程度,修煉者在默運五行時,可以不動雙手,而用意念來默運五行。如果達到內動默運五行,就可用來傳感診斷和治病及隔空治療疾病。
⑶ 默運五行時,也可以閉氣默念口訣。具體方法與“引仙法”中的默運五行相同。口訣為:
耳不聞而北方精歸腎,精在腎而不從耳漏;
眼不視而東方魂歸肝,魂在肝而不從眼漏;
舌不聲而南方神歸心,神在心而不從口漏;
四肢不動而中央意歸脾,意在脾而不從四肢孔竅漏;
鼻不香而西方魄歸肺,魄在肺而不從鼻漏;
兩腎如日月,左耳歸右腎,右耳歸左腎,耳不漏而腎生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