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特種部隊的組建與第二次世界大戰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德國最早成立的特種部隊,它的用途並不像當今社會這樣規範,它甚至充當法西斯魔頭希特勒的鷹犬角色。然而,我們應該肯定德國早期特種部隊為第二次世界大戰中德國入侵捷克、閃擊波蘭、突破馬其諾防線等戰役所付出的汗水。
二戰結束後,德國的軍事發展受到了一定程度的限製,更談不上特種部隊的建設了。冷戰時期,德國人基本“不問世事”,埋頭發展本國經濟。到90年代初期,德國經濟發展已取得驚人成績,經濟實力位居世界第二。有了雄厚的經濟實力後,德國人在參與國際事務這方麵開始變得積極起來。德國希望在地區衝突不斷、恐怖主義威脅世界安全的今天,在維護地區和平、防止和打擊恐怖主義方麵有所作為,為提高自身的國際政治地位增加籌碼,於是著手組建及發展特種部隊。
(第一節)輝煌與悵惘同在——勃蘭登堡部隊
在德國當今特種部隊的名冊上,我們已經看不到勃蘭登堡這個名字。然而,勃蘭登堡部隊卻可視為德國特種部隊的鼻祖。我們在感歎特種部隊英勇神奇的同時,不要忘了曆史上有這樣一支對特種部隊的發展進程起著至關重要影響的部隊——勃蘭登堡部隊。勃蘭登堡部隊可以說具備了現代特種部隊的雛形。
1、為第三帝國的野心而生
1938年底,二戰爆發前夕,為了應對蓄謀已久的戰爭,德國諜報局二處根據武裝部隊最高統帥部的指令,秘密征召了一支特種臨時小分隊。這隻小分隊就是後來的勃蘭登堡部隊。征召這個小分隊人員的工作是在絕對秘密的情況下進行的,他們的早期活動迄今還是個謎。
勃蘭登堡部隊的建成主要源於富有想象力及創造性的希普爾。當然,普希爾深受他的上級馮·萊托沃貝克的影響。第一次世界大戰時期,馮.萊托沃貝克是德屬東非一支殖民小分隊的司令。與協約國軍隊的數量相比,他的小部隊顯然是寡不敵眾,在這種情況下,萊托沃貝克成功的使用了遊擊戰術,困住了大量的英軍部隊,這批原本是可以用於歐洲戰場的英軍部隊。正是這樣一個作戰經驗啟發了普希爾。
第一次世界大戰後,普希爾被分配到德國諜報局二處,這是個專門負責秘密軍事行動的軍事情報分支。希普爾不但從老上級那裏得到啟示,他還對戰爭中產生的英雄事跡特別的向往,他借鑒了其他國家非正規作戰的成功戰例,並且深信非正規作戰可產生的巨大作用。他的想法是由少數的優秀人員組成小分隊,為正規部隊開道。在實施進攻前甚至是在正式宣戰以前,這些小分隊可以先深入敵後,占領橋梁,道路的交叉口以及主要的通訊設施;他們可以散播假情報、炸掉供給倉庫、攻打敵人的司令部。總的來說,小分隊的作用是以少數人造成大的混亂局麵。
富有想象力的希普爾建議,這樣的一個機構理所當然應該隸屬於卡納裏斯海軍上將的秘密二處。希普爾的這一想法與當時一個創造性的新概念相距不遠,這一概念便是閃電戰。閃電戰的核心要依賴閃電似的速度和和高度的靈活性來對付敵人在數量上的優勢,這一戰術與普希爾的戰術思想是吻合的。
迄至1939年夏天,德國諜報局已經訓練了好幾個能說波蘭語的誌願小隊,它們合並在一起組成了一個叫做埃賓豪斯的戰鬥群,規模相當於一個營的建製。
入侵波蘭的前幾天,埃賓豪斯戰鬥群的成員兩三人一夥,偽裝成采煤工人和其他工種的工人,開始悄悄進入波蘭,滲透到西裏西亞的礦區,工廠和電廠,而西裏西亞是波蘭重工業的中心。希普爾領導下的其他人員於8月31日晚穿越邊界,駐紮在維斯圖拉河沿岸的橋邊,這條河流是橫穿波蘭中心的主要通道。到9月1日清晨,德國軍隊大規模入侵波蘭時,埃賓豪斯戰鬥群已經控製了戰術上十分重要的維斯圖拉河上的橋梁和占領了西裏西亞的一些完好的工業設施。埃賓豪斯戰鬥群為機械化部隊的快速行進鋪平了道路,對於戰役的勝利功不可沒。
德國官方對於這次閃電戰入侵波蘭的記載裏沒有提及隸屬於德國諜報局的這隻特種部隊。實際上授予他們鐵十字勳章的提議也遭否決,這主要是因為在這隻特種部隊采取行動時,德國與波蘭之間並沒有進入戰爭狀態。但是,盡管普希爾的部隊沒有得到公開的承認,他們發揮的作用在統帥部卻是有目共睹的,因而卡納裏斯決定讓這支部隊正式加入德國諜報局。
1939年10月15日,這個特種部隊的第一個組織建立起來了,叫做特種任務訓練與建設第800中隊。它的總部設在普魯士的老城勃蘭登堡,這個組織也因此而得名——勃蘭登堡部隊。
2、隊員選拔與訓練
加入勃蘭登堡部隊的一個先決條件是至少能流利的說一種外語,招募來的人員能說多種語言的這一背景說明了第三帝國的險惡野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