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世紀》中寫道:“起初神創造天地。地是空虛混沌,淵麵黑暗……”這說明在創世故事中宇宙的起源是虛無狀態。這一點與科學家的觀點是相同的。不過這個相同點卻不被科學家們所接受,其中史蒂芬·霍金就是一個典型的代表。
霍金等物理學家認為量子理論說明了宇宙起源於虛無,但是卻否認虛無的觀點來自於《創世紀》。霍金甚至在2010年的時候公開宣布:“沒有必要勞煩上帝來點亮生命之燈。”霍金的這句話立刻引起了宗教信仰者的敵視,因為這說明物理學家在研究宇宙的時候否認神秘力量的存在,認為宇宙中的一切現象都可以用物理學的觀點來進行解釋。事實上,霍金不僅認為宗教已經沒有了解釋世界和宇宙的意義,就連哲學也應該死亡。因為在霍金的心中,通過物理學的研究,一切哲學問題都可以迎刃而解。
關於宇宙起源於虛無的問題,物理學與靈性學應該說是取得了一致。但是關於生命的起源,兩者之間的矛盾就出現了。
靈性學者認為在宇宙中存在著一股神秘的力量,這種力量讓我們的世界變得有序起來。宇宙中的萬事萬物都是有序的創造,尤其是地球上的生命和人類的大腦更是宇宙自我意識的創造。但是物理學家卻不這麼認為,特別是量子物理學家。量子物理學家認為宇宙中存在的一切物體都是隨機產生的,而且存在著很大的不確定性,就連生命以及有意識的人類這樣高級的存在物也是隨機產生的。
關於時間問題的爭論
物理學家認為時間隻是人們在體驗中所升華出來的一個抽象概念,如同空間一樣,都是我們用來描述事物的方式之一。因為時間不僅可以確定事物發生的時刻和順序,還可以說明事物的持續長度。在物理學上所使用的第一個時鍾就是伽利略的脈搏。伽利略用脈搏的節奏來判斷比薩市大教堂吊頂的擺動規律。現如今我們已經擁有了類似於原子自然震蕩的可靠、精確的時鍾,並且借助時鍾來了解時間。
但是,愛因斯坦卻告訴人們時鍾所呈現的時間隻是自然的大概運行時間。如果我們想要精確地計量時間,那麼時鍾所提供給我們的近似值將不再有效,因為時間的計量取決於你自身的速度。也就是說,當速度接近於光速的時候,時間會停滯;而快於光速的時候,時間就會倒退。關於這一點,已經有實驗證實。總的來說,愛因斯坦所認為的時間是相對的,不是一成不變的。
靈性學者認為時間對於一個人來說十分重要,因為每個人的一生都在時間中度過,不論是出生還是死亡。但是對於那些偉大的聖人而言,思想活動的狀態才是體會時間的關鍵所在。也就是說,當一個人的思想活動停止了,時間也會隨著停止。關於這一點,每個人應該都有所體會。例如,當一個人走神或發呆的時候,就體驗不到時間的流逝。因此靈性學者認為當思想停止的時候,一切都會停止,不僅時間,就連整個宇宙都會停止。
根據時間的這一特性,靈性學者得到了一個驚人的發現,那就是在宇宙出現之前,就已經有意識思想的存在,它創造了宇宙,並且把無限可能性變成了有限的物質現實。也就是說,有個神秘的意誌通過思想創造了這個物質現實的世界,包括時間和空間在內。
在時間出現之後,會不斷地進行調整以適應所有神經係統規律。例如,蝸牛的神經係統是以5秒的時間間隔去感受時間,也就是說,蝸牛所看到的世界是由每隔5秒拍攝的快照所構成的。蝸牛無法改變自己所感受到的時間,但是我們人類卻可以利用不同的速度去感受時間,而不僅僅依賴於時鍾上的時間。
不同的自我意識所感受到的時間也不同。如果生活在一個快節奏的氛圍中,那麼你總會覺得自己的時間不夠用,於是感覺自己所擁有的時間很少。所以,我們如果想獲得更多的時間,就必須改變自我意識,隻有這樣才能提高生活質量。
在醫學界有這樣一種觀點,那就是通過改變食物代謝的方式來獲得更多的時間,例如有關端粒酶的研究。端粒酶是一種特殊的蛋白質,可以讓人體的基因不會因為細胞的分裂和有害的變異而對人體產生損耗和危害。端粒酶所具有的積極作用,可以改善人們的心理,並且幫助人體細胞存活更長的時間。與此類似,我們還可以通過控製自己的體驗來改變時間感受。
如果一個人改變了自己的神經係統,那麼他對客觀時間的感知也就會改變,關於這一點已經有實驗證實了。研究者發現佛教僧侶伽馬區域的腦電波的基本頻率是普通人的兩倍。而伽馬波是人類大腦認識世界的一種意識體驗方式。也就是說,佛教僧侶的大腦所接收到的信息比普通人多兩倍。
愛因斯坦眼中的科學與宗教
愛因斯坦認為,如果人們想要了解精神活動以及它的發展就必須牢記一個前提:人類所做、所想的一切都是為了滿足自己迫切的需要和減輕痛苦。不管我們的努力和創造在外表上看來多麼高超,但是隻有感情和願望才是人類一切努力和創造的動力所在。既然如此,那麼引導人類的宗教思想和宗教信仰的感情和需要又是什麼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