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1894—1895年的甲午戰爭中,執行海口重點設防任務的清軍遭到沉重打擊,北洋艦隊全軍覆滅。旅順、威海等重要軍港,遼東、山東半島及台灣、澎湖被強占。其後,帝國主義列強趁中國國門大開,防禦薄弱,掀起瓜分勢力範圍的狂潮。它們瓜分了沿海所有重要的軍港,控製了北京周圍的戰略要地,使中國陷入有海難防,有土難保的空前國防危機之中。許多愛國之士痛定思痛,開始反思晚清海防戰略的得失,總結甲午戰爭的經驗教訓,認識到晚清海防戰略最致命的缺陷在於缺乏明確的海上決戰思想,沒有把中國近代海軍擺在一個與敵人在大洋決戰的位置上,對海軍作戰能力的強弱,對敵國海軍實力後來居上的發展趨勢,都鮮少切膚優患之感。20世紀初,一批有識之士為了尋求救國之道,閩東洋,留歐美,接受了西方的海軍思想,並開始站在世界的高度來審視中國的海防問題。1900年,由日本乙未學會主辦,在上海出版發行的漢文月刊《亞東時報》開始連載《海上權力要素論》,這是馬漢《海權對曆史的影響》一書的第一章。10年後,留學日本的海軍學生創辦的《海軍雜誌》再次刊載了馬漢該書該章的譯文。1909年,留英學生吳振南節澤了馬漢的另一部著作《海軍行政管理與戰爭:一些總原則及其他短文》(中文譯名為《海軍政藝通論》)。此書雖非馬漢的海權論專著,但也貫穿著他的海權論基本精神。清末對推動海權論思想傳播影響最大的有三部分人:一是以姚錫光為代表的一些清朝軍事官員,二是孫中山等資產階級革命黨人,三是海外軍事留學生。其中孫中山為了促使國民海權意識的覺醒,到處發表講演,撰寫文章,呼籲“自世界大勢變遷,國力之盛衰強弱,常在海而不在陸,其海上權力優勝者,其國力常占優勝”(《孫中山全集》第2卷,第564頁)。民國建立後,孫中山所擬定的《國防計劃綱目》中提出了建造和購買新式戰艦、潛水艦,訓練海軍人才,建築軍港的設想;又在《實業計劃》中提出了建設3個世界級大港、4個二等港、9個三等港和15個漁業港的宏偉計劃,還提出中國應當擁有1000萬噸的航海船隊,應積極發展海外貿易等,顯示出他對海權觀念更深刻、更全麵的理解。姚錫光在清末朝廷準備重建海軍時,撰寫了《籌海軍芻議》一書,主張完全拋棄過去分區海防的辦法,分別組建巡洋艦隊和巡江艦隊,以10年為期籌集巨資購買萬噸級戰列規和大型巡洋艦,徹底改變中國海軍逡巡近海的被動局麵。可惜受當時中國政治、經濟狀況的限製,這些進步思想隻能停留在紙麵上,無法對現實中的海軍建設起到積極的促進作用。
五、近代戰術思想
鴉片戰爭後,中國軍事領域最早,也是最顯著的變化是洋槍洋炮取代了大刀長矛。武器裝備的改善直接影響到作戰樣式的變化和戰術思想的更新,盡管其中曆經曲折,又深受東西方文化衝突的困擾,但強調發揚火力的西方近代戰術原則畢竟得到了承認,最終在中國的戰爭實踐中得以廣泛應用。
(一)從八卦陣到散兵線
清軍人關前素以騎射見長,善用馬隊在無火炮掩護的條件下進行寬大正麵的衝鋒。隨著滑膛前裝火炮和霰彈鳥槍成批配發給步兵,一些火器較多的步兵部隊裏也逐漸采用了輪番齊射的“連環槍法”及連營跟進的密集隊形衝擊戰術。如果說這套戰術可以在野外大量使用騎兵、鳥槍兵和刀矛隊,在以冷兵器為主的搏鬥中尚有效驗的話,它在1840年鴉片戰爭中,用來對付武器裝備及戰術都比較先進的英國侵略者,則顯得毫無用處。因為清軍大都采用隊形密集的方陣隊形,通常隻重視正麵一線防禦,不懂得利用縱深機動來增強防禦的堅韌性;隻知道株守炮台;城壘,待敵來攻,不知出奇設伏,對付敵人的迂回包圍;隻知道使用大刀長矛肉搏,不懂得發揮火器的威力。特別是隨著清軍八旗子弟的腐化墮落,大多數八旗官兵已喪失了起碼的作戰技能和勇氣。綠營兵則由於平時分汛設防,並擔負著沉重的差役,臨戰前倉促調集在,起,兵將互不相識,無法組成一個強有力的戰術集團,也談不上良好的作戰協同。不言而喻,一支缺乏訓練、互不配合的軍隊甚至連冷兵器時代的戰術水平也難以發揮出來。
鴉片戰爭中及戰後,一些親曆英軍“船堅炮利”情形的有識之士著手進行戰術改革的初步探索。如林福樣針對英軍“善抄後路”的作戰特點,提出改變固有的正麵攔擊戰法,分兵兩路,“以正兵敵其戰船,而預伏奇兵於後路,以擊其抄後之兵”(《平海心籌》卷下)。清揚威將軍奕經也一度接受部下建議,打算在正麵抗敵的同時組織兵力側擊敵人,進攻時使用數十人組成的散隊,以減少敵人密集炮火下的傷亡。其幕僚減纖青則提出先用“人自為戰”的遊擊戰法疲憊敵人,然後以大部隊“內外交通而盡殲之”。但在清軍冷兵器與火器並用並以冷兵器為主的裝備狀況沒有太大變化,清軍祖製成規不可須臾更改的情況下,僅對個別戰術細節做出更改是無濟於事的。19世紀50年代,爆發了席卷全國的各族人民大起義。清政府為了鎮壓起義,不得不放任曾國藩等人大規模編練非經製兵的勇營部隊——湘軍。這就為曾國藩撇開八旗、綠營的祖製成規提供了必要條件。但曾國藩是仿效明人戚繼光的“束伍成法”,側重於在選募官兵和部隊編製體製上另起爐灶,其武器仍以大刀、長矛和抬槍、鳥槍為主,其戰術自然不脫古代戰術的窠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