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一章(1 / 3)

《城市人》雜誌向讀者征文:“我最煩惱的一件事”。

曾有人擔心能不能征到敘述煩惱之文?社會開放,人心封閉,人們有好事願意對外講,煩惱的事還會公開嗎?

出乎編輯部所有人的意料,來信來稿異常踴躍。從中學生到大學教師,從工人、農民到幹部和工程技術人員,各個階層的人都有煩惱,而煩惱又是五花八門。

城市人的煩惱大致可分為四類:

家庭造成的煩惱一丈夫脾氣不好,罵不離口、拳不離手;丈夫是酒鬼;妻是50年代的大學生,對社會的了解還不如個小學生,心善愛做好事,卻不得好報,老是長不大;父母經常吵架,放學後害怕回家……等等。

感情上的煩惱一臉不會笑,心不開放,不適應現代社會交際,錯過愛的機會,誤了青春;中學生初戀接到第一封情書,不知所措;中學生裏居然有“情場老手”,也有失戀的煩惱;當好學生,太苦太累,自由太少,自己丟失的太多,想做個“壞女孩”等等。

領導給造成的煩惱一不給進言的機會,無法跟領導對話;被領導誤解;領導不給派活幹;領導越來越像主子,自己越來越像仆人……

與社會有關的煩惱一~送禮成災;拜年為禍;評不上職稱;工資、物價、失業等等不勝枚舉。

隨著物質文明的不斷發展,現代人生活水準的不斷提高,煩惱並沒有減少。相反,當今世界充滿了煩惱!你要想快樂,則必須自己下力氣去尋找,所以到處可見勸說人們要多笑、如何笑的文章。

然而煩惱是躲不開的。帶著煩惱很難找到快樂,即便強顏歡笑,也隻能是苦笑。

我並不簡單地勸自己和別人“不要自尋煩惱”、“退一步海闊天空”、“知足常樂”、“隨遇而安”等等。

煩惱都是具體的,千差萬別的。“放之四海而皆準”的空話、套話排解不了細微的煩惱,也不可能帶來真實的快樂。光說要樂觀是樂觀不起來的。

世上有沒有不煩惱的人呢?

有光在笑聲中長大的孩子嗎?

埃利斯說,隻有一個地方是樂天派成堆的,那就是精神病院。

對付煩惱最積極最有效的辦法是正視煩惱,用強大的理智,用實際行動。有時徹底感受了煩惱之後,反而能解除煩惱。煩惱的滋味雖然是苦的,但也能成為靈魂的營養液。處理得好能成為財富。煩惱後能徹悟許多東西,深刻往往來自煩惱,而不是歡樂。煩惱和痛苦是人生的導師。

世界著名的“煩惱大師”,被魯迅稱為“拷問靈魂”的作家陀斯妥也夫斯基有言對於具有高度自覺的深邃透徹的心靈的人來說,痛苦和煩惱是他必備的氣質。”

煩惱是自己的,快樂不過是偶爾光臨的客人。歡迎客人,但也不能不要自己。

我說的正視煩惱不等於鑽進煩惱中出不來,被煩惱糾纏不休,那就構成了對自己的迫害,會扼殺靈魂。

像前邊提到的由某些領導人給造成的那些煩惱,首先是你把自己放在了軟弱可欺的位置上。或者惹他一下,讓他也煩惱一回,看他能把你怎樣?或者惹不起躲得起,君子不跟小人鬥,阿0—回。如果真的連躲也躲不了,身在屋簷下不能不低頭,就學習日本人的辦法,給領導畫個像,然後用木棍敲他的頭……

有些在自己看來非常煩惱的事情,幾乎是過不去了,在別人看來卻很簡單。其實過一段時間你自己回頭看,也覺得當初煩惱實在不值得。每個人都不會是歡樂一生,也不會是煩惱一生。

煩惱是有時間性的。

生活充滿煩惱,生活也從不停止前進。所以我們就有理由問一句:果真有那麼煩惱嗎?

其實,人類有許多對付煩惱的辦法:

去旅遊,遊山玩水,超然塵世之外,有助於遐想靜思,許多解不開的煩惱很容易化解。有位女幹部,被煩惱纏住時就去逛商店,逛了一家又一家,擠人,被人擠,看人不看貨,什麼東西也不買,在人山人海中擠累了,回到家就睡覺,一覺醒來就好過多了,有個女工,心一煩就去采購,把錢花光心裏就好受了。還有的人煩惱時找一本喜歡的書看,或找個地方大吼大叫一番,心裏也會頓覺痛快許多,或者去運動,出一身大汗……

日本有個“笑節”,每年十月十日,高博城的人或臉上塗成紅白相間的條紋,或戴上麵具,瘋笑,狂笑,直笑得滿地打滾,直笑得怒氣全消。據報紙發表的統計資料,在一年365天裏,中國有375個節日,為什麼不再增加一個“煩惱節”?讓大家公開地淋漓盡致地煩惱一回,看看會怎樣。生命中的軟與硬

去年一位朋友掉了牙齒,換上一口假牙,潔白而整齊,他卻經常抱怨感覺不對了,一下子覺得自己老了。我對此不甚理解,看上去他的假牙比以前的真齒還要漂亮堅硬,隻會使他變得年輕了,怎會發出老之已至的感歎?也許是作家太敏感太脆弱了……

前不久我從外麵回到家裏,有點渴也有點餓,見桌上擺著一盤洗好的名叫紅富士的蘋果,拿起一個就咬。這種蘋果肉質緊密,被我咬下了一大塊,卻感到自己的嘴裏也有點不對勁兒,趕緊吐出蘋果,才知上麵的門牙少了一顆,那顆牙還插在蘋果肉裏。

這對我打擊可不小,對照鏡子仔細端詳自己的嘴,果然變了一掉了這一顆牙不僅使整張臉都變了,甚至連氣質也變了,我把雙唇獗起來像老大爺,把嘴癟進去則如老太太。我對著鏡子反複演示,一番感慨,一番痛悔,一番憤怒,是誰搞出的這種鬼蘋果,還起了這麼個怪名字,我對他有“沒齒之恨”!

說來也怪,牙齒是人身上最堅硬的東西,到老的時候很少有牙齒不壞的。舌頭是軟的,且運動量比牙齒還要大:吃東西的時候用牙齒也要用舌頭,而說話的時候隻用舌頭不用牙齒。人活一生,說話的時間肯定要比吃飯的時間長,不要說人到老了,即使是人到死的時候,也很少有壞舌頭。用牙齒把人咬死太難了,而“舌頭底下卻能壓死人”。

原來世間有許多硬的東西最終都要被軟的東西所戰勝。水是軟的能穿透硬的石頭,能鏽蝕硬的鋼鐵。硬接受軟的保護才能經久耐用,骨頭是硬的包在軟的肉裏才安全,到老了硬的骨頭會變疏鬆,易斷易碎,而軟的肉老了則變粗變韌,蒸不熟煮不爛嚼不動。硬的輪轂要配上軟的輪胎才轉得輕快而又耐磨,即使是火車的輪子,軸上也要墊軟的彈簧。硬的槍炮要受軟的政治的操縱……等等,簡直可以寫出一篇《軟的頌歌》。

為什麼軟比硬會更強大呢?

也許世界本來是由軟物質構成的,生命不可缺少的三樣東西:陽光、空氣、水,都是軟的。構成地球的“三山六水一分田”,水和田都是軟的,山又怎知不是由軟變化來的?硬的鋼鐵其實是把各種元素燒軟後煉成的,硬的陶瓷也是由軟的水和土燒成的。把任何物質無限地分解,追到老根上去恐怕都是軟的……

由此想到生活,想到男女:人類一直認為男性應該呈陽剛之勢,雄壯、強硬;女性應該有陰柔之美,溫良、嬌弱。事實果真如此嗎?即便從生理上講,男性的所謂硬,所謂強大,是短暫的,是靠一種軟性的荷爾蒙物質支撐。一旦這種物質泄出,立刻就蔫就軟,若定要以軟硬論成敗,任何男人最終都要敗給女人,沒有這種失敗就沒有人類生息的繁衍。真正強大的是陰柔,是女性。物質社會發展到今天,男性想維持表麵的短暫的強大都遇到了麻煩:目前發達國家已有20“以上的夫婦沒有子女,有人預言到2000年,500的美國男子將沒有生育能力(引自1991年11月18日俄羅斯《共青團真理報》〕。這當然是環境汙染的結果,照此下去,有一天男性就會從地球上消失。為什麼環境汙染最先受到傷害和受傷害最重的是男性呢?不正說明了陽剛不剛、硬的脆弱嗎?婦女們曾焦急地呼喚過男子漢,千呼萬喚的結果嚴格總義I\的男子漢不僅沒有增多,反而越來越少。有些男子對此感到不好意思,開始借助手術隆胸,練肌肉,一有機會就脫掉衣服炫耀自己的肌肉,西方人稱其為:可悲可歎的“花花硬漢”。這正是男性的一種失敗,已經不能通過內涵使女人感興趣,隻能靠外形去加以引誘。

經過這樣一番打擊,作為一個男人失去了一些自以為是的優勢,可以冷靜地思索自己的人生經曆了:哪些時候硬,哪些時候軟,硬的後果如何,軟的結果怎樣……發現凡是由著性子硬拚、硬碰,都容易惹起麻煩,對自己的傷害也大。凡是軟中有硬,外軟內硬,效果都不錯。軟硬相互依存,相互轉化,如同燒瓷器一樣,是一種水火功夫,一種品質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