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章 序言(1 / 2)

在學習《孫子兵法》十餘年曆程中,在被這部偉大軍事著作折服的同時,也認識到它並非完美無缺。其言簡意賅、舍事言理的突出特點,在戰略謀劃、戰役指導上給人以思想的啟迪。而對具體戰法論述極少,僅在《謀攻》中指出:“故用兵之法,十則圍之,五則攻之,倍則分之,敵則能戰之,少則能逃之,不若則能避之。”但《百戰奇法》則不同,戰法明確具體,具有很強的針對性和操作性,在很大程度上是對《孫子兵法》的補充和發展。

《百戰奇法》是一部專門論述作戰原則和作戰方法的軍事著作,內容豐富,通俗易懂,用幾近白話體論述兵法理論和作戰實例,便於理解掌握,開創了中國古代兵法運用通俗語言著述立說的先例。這在古代兵書中極具特色,非常少見。但它隻簡單地敘述了戰(事)例經過,且有些戰(事)例為印證論述,亦有些勉強。分析戰例不能夠簡單等同於敘述戰例,否則,我們還不如去讀史書。

研究戰例,能使人獲得間接的戰爭感性知識,引發創造性思維,探討解決未來作戰中的新問題。在分析戰例時,要從作戰背景、指導思想、作戰方法、將帥決策、兵力部署等方麵,進行全麵、深入、細致的研究,才能得到有益的經驗教訓,從而提高謀略水平。於是,我查閱了《中國軍事百科全書》《中國戰典》《戰爭戰役辭典》《史記》《左傳》《資治通鑒》《三國誌》等典籍,精選了影響當時政治格局,謀略運用高度集成,並深受後世推崇的10個戰例,從作戰謀略的角度進行了剖析,旨在與讀者就學習戰例進行交流。至於所選戰例印證了哪些作戰原則,我並沒有直接指出來,還需讀者去甄別思考,也是為促使讀者讀完原文後“回頭看”,加深理解記憶。當然,並不是不能用書中的思想原則分析現代戰例,隻是現代戰爭規模大,作戰對比複雜,而本書篇幅有限,用短短幾千字難以表述清楚。

學習研究古兵法,必須本著實事求是的態度,任何不切實際的貶抑和拔高,對其研究運用和創新發展都是有害的。當前,研究和閱讀古兵法的流行方式,是將其演繹為商戰、政戰等運作原則,總的效果是肯定的,出現了許多古兵法與新學科結合的研究之作。從新的角度進行研究嚐試,無疑是必要的。但其中不乏武斷發揮、臆想曲解、巧借托名、硬性聯係、簡單類比、嘩眾取寵的牽強附會之作,似乎古兵法已具有了辯證唯物主義思想,具備了科學預測學、係統科學理論。事實上,古兵法能提供給我們的是一種哲學上的思維,而這種思維必須經過認真學習、深刻領悟並與當今實際情況相結合,才能夠轉化為物質力量。一般來講,要把古兵法靈活運用於其他領域,必須在讀懂其本義的基礎之上,結合其他領域的專業知識和工作實踐,融會貫通,舉一反三,才能有所成就。否則,難免出現風馬牛不相及的情況,也就談不上用其精華,去其糟粕。

許多人認為現在是信息化戰爭,產生於冷兵器時代的古兵法已難以適應未來戰爭需要。勿須置疑,隨著曆史發展,高技術兵器的大量使用,因時間、空間和戰爭性質、目的的不同,新產生的軍事思想也帶有新時代的特征,古兵法許多內容也失去了原有價值。但是,軍事思想革命曆來是漸進的,新軍事思想既是對舊軍事思想的否定,又是在新的高度對那些具有生命力的傳統軍事思想的繼承和發展。我們肯定世界新軍事變革,並不是說戰爭的本質、基本規律也變了。所以,不能單純從技術角度研究戰法,仍須從戰爭的本質和規律出發,學習兵法,分析戰例,創新思維,在擁有高技術手段的基礎上,把握謀略對未來戰爭的決定作用,而古兵法在探索和研究信息化戰爭作戰原則中仍具有啟人心智的作用。例如,海灣戰爭中多國部隊地麵作戰——“左勾拳”行動原則,即為“聲東而擊西,聲彼而擊此,使敵不知其所備”(《百戰奇法·聲戰》)的翻版;伊拉克戰爭中,美軍越過伊南部城市,對巴格達直接發動進攻,其行動原則即可概括為“途有所不由,軍有所不擊,城有所不攻,地有所不爭”(《孫子兵法·九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