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的撰寫,是在最近20多年來搜集和積累資料的基礎上完成的。《安徽史學》1987年第3期刊載的《抗日戰爭中八路軍、新四軍的敵軍工作》一文,是筆者隻掌握了一些最起碼的資料寫成的,今天看起來,很粗糙,很簡單。但是,這卻為我深入研究這個課題提供了基本框架。日積月累,留心收集,這方麵的史料慢慢多起來了。一麵收集,一麵研究,加深和豐富了在那篇文章中關於“八路軍、新四軍敵軍工作的成功在中外戰爭史上是罕見的”這個論斷。曆史是一麵鏡子。前事不忘,後事之師。研究和重溫這段曆史,是很有意義的。尤其是對少數日本右翼勢力歪曲曆史,矢口否認日本軍國主義的侵略罪行,是一個有力的駁斥;對近年來某些西方國家虐俘醜聞不斷發生,是一個鮮明的對照。於是,覺得有必要寫一本書。這是近一二年內的事。因為手上還有別的活,隻能交叉作業,分專題時斷時續地寫,寫過以後又回頭看,不斷補充、修改。
撰寫過程中,以第一手史料為基礎,包括文獻資料、中共中央和中央軍委以及八路軍新四軍領導人的講話、當年的報刊(主要是延安《新中華報》、《解放日報》)以及直接當事人(包括日本戰友)的回憶錄等,力求客觀、真實,符合曆史原貌。為此而采用了旁征博引的方法,盡量讓事實說話。
在這裏,需要向讀者說明兩個問題。一是關於偽軍問題。偽軍本來就是日本在侵華戰爭中收買和組織起來的漢奸武裝。敵軍工作是包括偽軍在內的,也稱敵偽軍工作。八路軍、新四軍在抗戰中,開展政治攻勢,分化瓦解偽軍,爭取偽軍反正,削弱和消滅敵人的力量,壯大人民武裝力量,取得的戰績也是顯著的,積累的經驗也是豐富的。本書為了集中撰寫爭取和教育日軍俘虜,對偽軍則略而未寫。二是關於朝鮮獨立同盟問題。在侵華日軍中有一部分是被強征入伍的朝鮮籍士兵,他們被八路軍、新四軍俘虜後覺悟起來,反對日本法西斯軍部發動的侵略戰爭,組建成立了朝鮮獨立同盟和朝鮮義勇軍,和在華日人反戰團體一起,配合八路軍、新四軍敵工部門,進行瓦解敵軍的工作,為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的勝利作出了重要貢獻。本書為了集中記述在華日人反戰團體的業績,對朝鮮獨立同盟的業績則略而未寫。
承安徽人民出版社社長汪鵬生編審審讀書稿,給予大力支持,使本書得以在抗日戰爭勝利60周年前夕出版,深為感激。
非常感謝金衝及同誌在百忙中欣然應邀為本書作序。
本書中的差錯、遺漏、不當之處,敬請讀者批評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