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58章 弊案(1 / 2)

按照慣例,春闈是由禮部主持,禦史台監督配合。其中,禮部尚書和禦史大夫為主考,副主考是禮部侍郎和禦史中丞。賈敬是禮部的右侍郎,按說也有資格當副主考的,但是永和二年的會試,他兒子賈珍參考,到了今年,他的侄子賈瑚又要考試,就都避嫌退出了,隻參與相關的準備工作,不作為副主考。當時,賈敬還覺得有點遺憾,如今流言四起,他就發現自己運氣不錯了。

隋唐以後,世家日漸衰落,科舉考試成為除了蔭封以外,做官的唯一途徑。春闈是科考最後一步,也是至關重要一步,關係著舉子能否踏上為官的道路,它的重要性和艱難度,也就不言而喻。

春闈三年一度,參加考試的舉子逾萬人,饒是你才高八鬥、學富五車,隻要稍有不慎,也有落榜的可能,畢竟高手太多了,誰也沒有必勝的把握。於是就有些才學不成的舉子,為了通過春闈,行舞弊行賄之事。在他們看來,就是很有才學的人,也有可能一輩子考不過春闈,還不如冒險一試。僥幸過了,就是一輩子的榮華富貴,如果不去試,就隻能泯然於眾人了,著實是不甘心。

因此,曆屆的春闈總是容易發生一些事情,不說遠的,就說元昌八年的春闈弊案。

那時,司徒衍尚且年幼,可他至今記得,太上皇聞訊震怒的模樣。當時的禮部尚書和禦史大夫都因為春闈弊案問了斬,不知有多少人鮮血橫流,多少舉子一生盡毀,隻是想來都令人不寒而栗。

如今,當年的春闈弊案過去了不到三十年,就有人忘記了當初的屍橫遍野、血流成河,司徒衍怎能不怒,怎能不令人徹查。春闈弊案處理不好,可是會寒了天下士子的心,後果實在太嚴重了。

雖然沒有明確的證據指向四位主考和副主考中的某一位,可是為了避嫌,他們還是暫時被司徒衍命人管製了起來,禦史台那邊如何不好說,反正禮部的事情,是全部堆積到賈敬的身上了。

賈瑚起初聽說外麵的小道消息時,並沒有放在心上,甚至沒去多想,他不是沒經曆過春闈,哪年不是謠言橫飛,其實都是無稽之談,隻要結果出來了,也就塵埃落定了,再掀不起什麼波浪。

誰知今年的情況竟是有些不同,會試剛結束沒兩天,就有人私下流傳,說有個姓白的京城考生和有個姓朱的江南考生,考前賄賂了主考,拿到了試題,因此肯定會榜上有名。往年春闈,這樣的流言也有,但都做不得真,不想今年放了榜,竟有好事之人找到了所謂白姓考生和朱姓考生的名字。一個是白申諒,另一個是朱澤飛,隻是名字對得上不要緊,誰知道是不是有人信口開河。

讓人意想不到的是,白申諒和朱澤飛居然都跟禮部左侍郎薊真有點沾親帶故的關係,而且白家做官,朱家經商,兩家都是極為富裕,拿得出傳說中的大筆賄銀。更加巧合的是,今年會試之前,白申諒落榜一次,朱澤飛落榜兩次,還都是距離上榜比較遠的名次。而在今年,白申諒考了一百多名,朱澤飛更是考了七十七名,進步神速,也就是從這個時候開始,流言才會越傳越凶的。

很快,白申諒和朱澤飛就被刑部傳去問話了,兩人都是大聲喊冤,說自己是被冤枉的。他們到底冤不冤,刑部還要進行進一步的調查,可王氏聽說白申諒跟春闈弊案有關,整個人就傻眼了。

自從賈珠去了,王氏就對元春的婚事寄予厚望,不料家中連連出事,卻是打亂了她的計劃。好容易借著給元春說親的事重獲自由,又因賈政被罷官到處碰壁,還是降低了要求才找到了白申諒。

不曾想,沒等王氏高興幾天,白申諒就遇到了大麻煩。王氏好歹也是官宦之家出來的,就是不通文墨也曉得春闈弊案意味著什麼。元昌八年的事情死了那麼多人,誰敢說他們個個都是有罪的,其中不乏被人牽連的。白申諒和朱澤飛直接被人點了名,若是查實了,抄家問斬是跑不掉的,便是證實了是被人誣陷,有了這樣的名聲,以後的前途也是毀了,再不要想入朝為官的事情。

元春和白申諒的婚事還停留在口頭商議階段,便是白家真的出了事,也牽連不到賈家,但是元春是女子,王氏看上了白家肯定不能自己上門去問,中間還得有人牽線,這些人是什麼都知道的。

不管白家的結果如何,隻要元春跟白申諒議親的事被人傳了出去,她的前途,多半也就完了。王氏隻要想到這些,就急得跟熱鍋上的螞蟻似的,她甚至不知道,該期盼白家有事還是沒事好。

比王氏更焦急的,就是張氏了,自家兒子參加了會試,考得還不錯,眼看就要參加殿試了,會試出了問題。據張氏了解,元昌八年的會試是重考了的,雖說身正不怕影子斜,可考試這種事情,誰能保證次次都在最佳狀態。拋開卷入弊案的考生不提,餘下的無辜者裏麵,最希望重考的肯定是那些發揮不理想,距離上榜一步之遙的人,而已經上了榜的,有幾個能高興再考一次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