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親內心的焦灼淋漓盡致地展現出來,我對她的兒子陡然升起一絲悲憫,王奇現在是怎樣的狀態呢?
劉子蟬將谘詢安排在“親子鑒定”之前,已經充分表明,她的內心其實很清楚兒子的身世。每個人人格的形成與先天遺傳、後天環境等諸多因素相關,當一個母親不滿意孩子到了懷疑血緣關係時,我能感受到這種無助,她希望用外在的借口來推卸對孩子的教育責任。
劉子蟬告訴我,無論在什麼場合,隻要別人提及孩子,她就會渾身不自在,“現在中年人在社交應酬中最常見的話題就是孩子,我覺得人家的孩子都有閃光點,可是一想起王奇,我的情緒馬上就低落下來,甚至猜測別人存心讓我難堪……”劉子蟬曾多次因為無法控製自己的情緒,在應酬時中途離場。
最近,壓力更是從四麵八方向她襲來,她有種窒息的感覺。王奇已經三周沒有去學校了,晝夜顛倒地玩遊戲,老師們幾乎每天都要打電話問她,王奇是否參加高考?老公整天唉聲歎氣,抱怨怎麼會有這樣的兒子;上周,陪大客戶吃飯時,她又因孩子話題失態,由此引發對方對她的不信任,並無期限地推遲合作……
顯然,兒子王奇的行為不僅破壞了家庭氣氛、夫妻感情,而且在母親的潛意識裏形成了痛點,變成了一顆隨時引爆的情緒炸彈。從劉子蟬的描述中,我覺得王奇的確存在一些行為問題,但絕不至於讓母親有如此強烈的反應。是母親避重就輕還是另有隱情?
為了讓劉子蟬全麵地看問題,我給她布置了一項任務,分別寫出孩子的10條優點和10條缺點。劉子蟬很順利地寫出了10條缺點,卻沒有寫出一條優點。
每個孩子都會有優點,就算別人眼中乏善可陳的孩子,母親也能找出諸如從不挑食、長得比較白等優點。劉子蟬眼中的兒子沒有優點,是比較極端的。從以往的經驗看,這種極端現象出現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幾點:一是孩子不僅存在行為問題,而且造成了巨大的無法克服的現實困難;二是父母對孩子的期許過高,超出了孩子的能力範圍;三是父母心理健康水平過低,陷入了絕對化的思維模式。
在母親眼中沒有優點的孩子,他是如何感知自己、感知他人的呢?親子關係就像蹺蹺板,父母一方過於強大,孩子隻能處於劣勢地位,他的生命能量在壓抑下不斷地消耗,卻沒有任何補充。
父母擔心的隻是自己的麵子
王奇一米八的個頭,瘦削得讓人心疼。原本應該上大二的他,因為曠課太多而休學兩年,現在還在上高三。他臉色灰蒙蒙的,沒有絲毫朝氣。他無奈而又無所謂地坐在我的對麵,眼睛始終看著地麵,做出一副“任你怎麼說,我自巋然不動”的姿態。
“小夥子,你今天來是父母安排的還是自己要求的?”
“我從來沒有任何要求,他們說什麼都行。”
“你真隨和。”
“這不叫隨和,這是任人宰割。我就像個寄生蟲,厚著臉皮得過且過。我的存在使他們的人生不完美了,他們一直在尋找體麵的理由把我掃地出門……”王奇好像很清楚自己的處境,雖然劉子蟬告訴我,她對兒子身世的懷疑從未在兒子麵前暴露過,而事實上,孩子是極為敏感的。
“好奇怪的念頭,你是他們唯一的兒子呀。”
“他們不在意兒子,隻在意麵子,隻有讓他們有麵子的事情才能引起他們的興趣。我的存在使他們的人生不完美了,但為了麵子,他們既不能將我趕出家門又擔心我自殺,以背負‘連自己孩子都不容’的惡名,他們希望我能夠人間蒸發,比如出車禍什麼的……”
王奇的話讓我內心充滿了寒意,盡管才10月,但我還是將空調的暖風打開。“孩子,你具有很強的思辨能力,隻是立論有些偏差。如果他們不愛你,為什麼百忙中帶你從北京跑到天津來?他們渴望我能夠幫助你找尋到生活的價值和樂趣,讓你享受快樂人生。”
王奇顯然有點驚訝,看得出他在糾結是否和我繼續交流。我沒有急於說話,看到他用衣服緊緊裹住自己,我遞給他一個披肩,示意他蓋在膝蓋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