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一章 導論(1 / 1)

人雖有萬物之靈的尊稱,但在廣袤無際的太虛中,人不過是一個小小的個體而已。然而這個體雖小,卻也是一個小宇宙,並且無時無刻不在和碩大的宇宙間呼吸、共命運……

第一節運氣學說的重大價值

運氣學說的核心理論是氣化理論,運氣氣化著重於揭示宇宙氣化與人體氣化的宏觀整體關係,這個關係即是“天道——氣化——物候”(包括病候)的關係。氣化便是連接天道(宇宙運動)與物候(包括生物體,尤其人體生理病理)關係的樞紐。因此隻有掌握氣化理論才能把握天道對物候的影響,以及物候對天候應答的規律,這就是運氣學說的精髓所在,也是氣化理論的重大價值。

中醫運氣學

運氣學說的重要價值還在於立足於髒腑氣化與外界“六化”的氣化辨證,著眼於辨清這兩類矛盾相互作用的焦點,從而打開辨證論治的廣闊領域。

運氣理論是中醫理論的核心。其中,運氣氣化理論,運氣病機理論,運氣辨證理論。運氣論治理論是運氣學說的四大理論,對中醫理論的形成和發展產生著巨大影響。尤其運氣七篇是一部偉大的綜合巨著,除醫學之外,還蘊含著天文、曆法、物候、氣象、災害、哲學、醫學、地理學、生物學、農學等諸種學說,堪稱一部大百科全書。因此運氣七篇除在中醫學有重大地位之外,在自然科學和社會學科方麵也有著很高的價值,是我國文化寶庫中的優秀寶典。

然而,令人痛心的是,像這樣一部對中醫學有重大影響,在中國傳統文化中,有著不可估量價值的巨著卻競遭抵毀,幾經湮沒。有的競認為五運六氣是講占候,是迷信,更有甚的認為講五運六氣是倒退,是落後。因此有些地方對運氣學說棄雨不學,從而導致中醫院校學生中醫理論貧乏化和洋化,這不能不令人感慨萬端。

近代隨著西洋醫學的強大,中醫理論一度陷於囫圇,中醫並非沒有高水平的理論,而是人們還沒有充分意識到理論對於實踐的重大指導意義,因此對自己的理論視而不見,以致使傳統的中醫理論的弘揚岌岌在危。

因此,為了中醫學的百年大計,幹年大計,就必須大力弘揚運氣學說,使中醫理論得到更大的開拓和發展,中醫學才能永遠屹立在世界的東方。

第二節運氣理論產生的時代背景

運氣學說的產生不是偶然的,我國古代的先秦時期:夏、商、周、春秋、戰國時期已經有了十分可觀的天文學水平。那時,已經十分重視天象的觀察,如二十八宿及星辰的運動規律,以及對天體

日月的觀察;並已注意到了太陽視運動。對於曆法,據甲骨文記載殷朝已有了殷曆。在戰國時代二十四節氣已經全部形成,由於二十四節氣的形成,我國創造了太陽曆係統。二幹多年以來,一直與陰陽合曆並存不衰。

對於二十八宿的研究,先秦時期已經十分注意,春秋時期甚至以之興起了一套分野說,就是以天上的二十八宿,十二辰配地上的國家和地區,表明了古代不同區域已有不同的觀察方法。殷周之際(公元前十一世紀),二十八宿作為一個體係已經形成。

對幹支紀,殷墟甲骨文已有完整的幹支表,證明至遲在公元前十四世紀的武丁時代,就有了十二支的劃分。

此外戰國時代誕生了“十二次體係。”

先秦時期已經有了最早的天文學測儀——“圭表”。

另處,古天文學已經認識到了宇宙的無限性,如《素問·天元紀大論篇》:“太虛寥廓”《素問·五運行大論篇》:“大氣舉之也。”

總之,在新石器時代的原始社會,古天文學就已經開始萌芽,到夏代已經開始重視星辰的觀察,並有了十二辰和十二次的區劃,至殷代出現了先秦曆法及幹支計時法。總之,在先秦時期已如現了圭表等最早的天文儀,並形成了二十八宿概念以及宇宙無限觀等,表明先秦時期我國天文學已經有了相當的水平,運氣學說就是在這樣的背景中應運而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