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提示
緒論部分主要是考查有關的幾個概念,它在執業藥師考試大綱中雖然沒有明確要求,但也有可能作為考點出現在考試題中,因此考生複習時還是要稍加注意。
【考點1】中藥的含義
中藥是對我國傳統藥物的總稱。中藥的認識和應用是以中醫理論為基礎,具有獨特的理論體係和應用形式,它充分地反映了我國的曆史、文化、自然資源等方麵的特點。
古代本草書籍所載中藥已逾3000種,經目前整理則達12800餘種。
【考點2】中藥學的含義
中藥學是研究中藥基本理論和各種中藥的來源、采製、性能、功效、臨床應用等知識的一門學科,是祖國醫學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
【考點3】本草的含義
由於中藥的來源中以植物類藥材居多數,且使用也最普遍,故古人將中藥或中藥學稱為本草。
閱讀提示
本章考生要重點複習的內容是曆代本草代表作的作者、成書年代、載藥數目、編寫特點及學術價值。考生往往容易忽略此部分內容,但曆年執業藥師考試題中常涉及此方麵的內容,因此應加以注意。與上一版大綱相比較,此部分沒有增減內容。
【考點1】漢代本草代表作
(1)書名:《神農本草經》(簡稱《本經》),是我國現存最早的藥學專著。
(2)作者:該書並非出於一時一人之手,而是經曆了較長時期的充實和完善過程,由若幹個醫家陸續編寫而成。
(3)成書年代:其成書的具體年代雖尚有爭議,但不會晚於公元2世紀(東漢末年)。
(4)載藥數目:365種。
(5)分類:按照藥物的功用分為上、中、下三品,即後世所稱的“三品分類法”。
【考點2】魏晉南北朝時期本草代表作
(1)書名:《本草經集注》。
(2)作者:梁·陶弘景。
(3)成書年代:公元500年左右(南北朝梁代)。
(4)載藥數目:730種。
(5)分類:首創按藥物自然屬性分類的方法。
(6)學術價值:增列了“諸病通用藥”。它第一次全麵係統地整理、補充了《本經》,並標誌著綜合性本草著作模式的初步確立。
【考點3】隋唐時期唐代本草代表作
(1)書名:《新修本草》(又稱《唐本草》),是我國曆史上第一部官修藥典性本草,並被今人譽為世界上第一部藥典。
(2)作者:由長孫無忌、李靖領銜,蘇敬等21人共同編撰而成。
(3)成書年代:公元659年。
(4)載藥數目:850種。
(5)編寫體例:書中除本草正文外,還增加了藥物圖譜,並附以文字說明,這種圖文對照的方法,開創了世界藥學著作的先例。
【考點4】宋金元時期本草代表作
(1)書名:《經史證類備急本草》(簡稱《證類本草》)。
(2)作者:唐慎微。
(3)成書年代:初稿1082年,定稿1108年以前。
(4)載藥數目:1746種。
(5)編寫體例:圖文對照,方藥兼收,醫藥結合。
(6)學術價值:本書以掌禹錫的《嘉祐本草》和蘇頌的《圖經本草》為基礎,並收集轉錄了大量宋代以前各代名醫對本草的真知灼見。宋以前的許多本草資料後來已經亡佚,有賴於此書的引用得以保存下來。
【考點5】明代本草代表作
(1)書名:《本草綱目》。
(2)作者:李時珍。
(3)成書年代:1578年。
(4)載藥數目:1892種。
(5)分類:按藥物的自然屬性分列為16部、60類,成為當時最完備的分類係統。
(6)學術價值:《本草綱目》對世界醫藥學和自然科學的許多領域(如生物、化學、天文、地理、地質、采礦等)都作出了卓越的貢獻。
【考點6】清代本草代表作
(1)書名:《本草綱目拾遺》,簡稱《綱目拾遺》。
(2)作者:趙學敏。
(3)成書年代:初稿1765年,定稿1803年。
(4)載藥數目:921種。其中新增藥物716種,創古本草增收新藥之冠。
【考點7】當代本草代表作
(1)書名:《中華本草》。
(2)作者:本書由國家中醫藥管理局主持,南京中醫藥大學總編審,全國60多個單位500餘名專家曆時10年共同編纂。
(3)成書年代:1999年。
(4)載藥數目:8980種中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