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本叫《大宋往事》的書,脫胎於大型廣播史稿《大宋王朝的前塵往事》,即將出版時編輯與作者商量能否改為此名,以便與此前出版的《大漢開國》、《東吳帝國》等書形成一個係列,便於推介,作者慨然應允。作者認為這樣一個書名與《大宋王朝的前塵往事》所要表達的意思是完全一致的,文字縮減了閱讀起來反倒更加令人回味。曆史驚人地相似,曆史又總是令人驚異地重演和輪回,這其中本來就有許多值得回味的東西,這一點在《大宋往事》一書中有著生動的描述。
這部廣播史稿曾在天津人民廣播電台的交通、生活、經濟和濱海廣播及山東廣播電台多次播出,播出時為二十二集,約十一萬字,自然也贏得了很多受眾。這次出版,作者在進一步訂正史實的基礎上,增加到近二十萬字。雖然《大宋往事》在體例和語言上基本保持了廣播史稿的風格,但在內容的增補方麵無疑又付出了更多的心血。
我們之所以對宋代的曆史如此感興趣,完全因為它是一個封建時代由盛轉衰的標誌性王朝,一個經濟高度發達卻又屢遭外敵欺淩的王朝,一個被戲曲小說掩蓋了曆史本來麵目的王朝,當然這也為史稿鋪展情節提供了豐富的曆史資料。在此基礎上,作者還對其進行了獨特的詮釋和生動的描述,從而拂去了被戲曲小說掩蓋的曆史塵埃,向人們展示了一個真實的大宋王朝,從這一意義上講這本書還是很有可讀性的。
本書承蒙中國博物館學會副會長、中國現代文學館館長、研究館員、著名作家舒乙先生題詞:“廣播史稿,悅目賞心,亦莊亦諧,鑒古知今”;天津師範大學曆史文化學院教授李惠蘭女士,更是在炎熱的夏日,不顧自己的書稿尚未付梓,精心地為本書作序。他們都十分精到地點出了我們寫作此書的目的及本書的內容特點。舒乙先生和李惠蘭教授都是海內外知名學者,有許多專著問世且產生了重大影響。現在,他們能夠如此熱情無私地提攜後進,這讓兩位作者十分感動和感謝。
這本書及我們發在全國諸多報刊和廣播電視上的東西,還曾得到兩位老人的悉心指教:他們一位是《天津日報》編委、高級記者劉金泉先生;一位是全國著名導演、表演藝術家路希先生。他們為人的坦率真誠、樸實無華與為文的深刻睿智、不斷精進,總是鞭策著我們不斷地克服惰性,踏踏實實地寫好此書。現在兩位老人先後逝去,以至於我們根本來不及呈上書稿,當麵聆聽他們的教誨。現在隻好以此書,來表達對他們的深深緬懷並聊補遺憾。
最後我們還要特別感謝民俗文化學者盛亞萍先生,他在百忙中認真審聽、審讀了本書的大部分內容,並從其專業的角度提出了許多寶貴意見。同時還要感謝天津電台交通、生活、經濟和濱海廣播及山東廣播電台的領導和同仁,在“廣播史稿”播出時所給予的真誠支持。
劉明泉、劉越藩
2012年8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