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妮子優導
記敘文的特點就是以寫人、敘事、寫景、狀物為主要內容;通過描述人物、事件及狀物、寫景來表達一定的中心。
寫記敘文要做到以下幾點:
第一,要交代明白。無論記人記事,還是寫景狀物,一般都要交代明白時間、地點、人物、事件、原因、結果,否則文章就不完整。
第二,線索清楚。雖然觀察的角度、記述的方式可以不同,但每一篇文章都應當有一條關聯材料、統貫全篇的中心線索,否則文章就會鬆散。
第三,人稱要一致。無論用第一人稱“我”記述,還是用第三人稱“他”記述,都要通篇一貫。
第四,時間、地點、人物、起因、經過、結果。
第五,要有條理。一篇好的記敘文,首當其衝的就是條理。亂七八糟的文章,就算是字字珠璣、妙語連珠也不受青睞。
記敘文雖然以敘述、描寫為主要表達方式,但常常借助議論、抒情、說明來開拓意境,深化主題,是各種表達方式的綜合運用。
記敘文的表現手法:白描、襯托、渲染、對比、伏筆、鋪墊等。
技法NO.1:渲染——
對文章中環境和人物著意描寫、烘托,以加強氣氛,深化主題。常用反複與烘托兩種方法進行渲染。反複就是它用形式相同或相近的句子反複出現,以抒發情感,渲染情緒,突出主題,如《周總理,您在哪裏》一文。
而烘托則借描寫環境或特定的氣氛,表現人物的一定情緒。魯迅小說《故鄉》開頭對故鄉冬景的描寫,就是這樣,這樣的環境和氣氛,對人物淒楚心理和作品的主題,起著有力的渲染作用。
技法NO.2:伏筆與照應——
伏筆實際上是一種交待,對將要出現的事件作暗示,為情節發展做鋪墊。埋下伏筆後,後邊一定要有照應。如《故鄉》中,“我”剛回到故鄉時,母親說“還有閏土,他每到我家來時,總問起你,很想見你一麵。我已經將你到家的大約日期通知他,他也許就要來了。”這是一處伏筆,它不僅點明了閏土和“我”的關係,而且暗示“我”將要與閏土見麵,使後麵閏土的出場十分自然。
除與伏筆照應外,還有與開頭或題目照應、反複照應等方法。照應得好,可使文章結構嚴謹細密,主題更加鮮明強烈。
花漾美文館
人物誌
母親
肖玉
標題很簡單,文章也很樸素,但其中反映的情感卻真實而深刻。——小妮子按
天,又下雨了。
每到下雨時,我就會想起那條泥濘的路,想起那雙膠鞋,想起母親,於是就不由自主地掉下淚來。
我上了中學。家與學校之間的距離很遠,連接它們的是一條土路。每天,我們都從這條土路走過,一天天,一月月,一年年。
路雖遠了點,我們還是可以堅持的,然而,一到雨天那滋味就不好受了。路上積滿了水,能滲下去的就滲下去了,滲不下去的便形成了大大小小的水窪。更糟的是,每天車來人往的一攪和,路上的泥漿就像稀粥,稍不小心,就會滑倒,濺一身的泥水,真是慘不忍睹。最慘的是,我隻有一雙爛膠鞋。每每走在路上,就會灌的灌,沾的沾,鞋裏鞋外全是泥。唉,每天跑五六裏路累得腰酸腿痛也就罷了,坐在教室裏還要忍受這灌滿了泥水的膠鞋的浸泡,真有種說不出的難受。夏天日子還能湊合著過,冬天就難熬了,腳就像插進了冰窖裏,刺骨的冷,三節課下來,腳已是“麻木不仁”。受夠了這爛膠鞋的罪,我央求母親給我買雙新膠鞋,但母親始終沒有答應。
我家的日子過得非常拮據,但我還是要了。雖然我知道,母親穿的也是一雙爛膠鞋,比我的那雙更破、更不成形。
那是一個冬天的上午,我賭氣穿了一雙布鞋踏著泥濘去上學,並且盡量穿得麵目全非。放學後,我第一個跑出了校門,我要用這雙被泥沾得烏七八糟的鞋向母親示威。
回到家,卻不見母親,我便氣憤地獨自吃了飯。剛撂下碗筷母親就回來了,她挎著的筐裏,有一雙新膠鞋。見到我,母親很興奮地說:“我在學校等你,沒等著,就回來了,給,快穿上!”
於是,我穿上了新膠鞋。
後來我才知道,新鞋是母親用一筐豆子換來的。為了給我送去,她在寒風中等了好久好久……
我的鼻子一酸,眼淚湧了出來。
我暗暗地想,等我將來長大了,一定給母親買一雙最好的鞋。
有人說,孩子是母親生命的入侵者,我漸漸體會到了這句話的深刻內涵。母親給予我的太多太多,而我回報母親的又太少太少。母親以她博大的胸懷時刻包容著我,無論我走到哪裏,都走不出母親的視野。
小妮子精評
作者選取一雙新鞋作為切入點,集中筆力描寫了惡劣的道路環境和拮據的家庭環境,突出了新鞋的可貴,體現了母愛的偉大。文中直接描寫母親的語句不多,卻讓人深深地感受到了她對兒子無私的愛。文章先敘後議,表達了對母親的感激之情,深化了主題。
優+N度:
1.開頭渲染,引人閱讀。2.切入角度小,筆力集中。3.文章語言樸實,感情真摯,於最簡單的描述中反映了最感人的母子情。4.結尾抒發真情,引起共鳴。
心底的尊嚴
盧晶夢
“心底的尊嚴”是線索,既貫穿了全文,也點明了中心。——小妮子按
每當想起故鄉那條清澈小溪的時候,我為小溪的柔情執著而感動,因為小溪的骨子裏流淌著的是坦然和尊嚴;每當想起爺爺給我講的那些感人的故事的時候,我感覺到生命的頑強,他那彎而不屈的腰杆,支撐起的是生命的重量,即使掄起鋤頭也能耕種出屬於自己生命的尊嚴。
聽著爺爺的故事,總讓我想起戈壁灘上的胡楊。
胡楊被人們讚譽為“沙漠英雄樹”。人們誇讚胡楊巨大的生命力是“活著一千年不死,死後一千年不倒,倒後一千年不爛。”著名作家賈平凹也曾經補充說:“生了五百年不死,死了五百年不倒,倒了五百年不滅。”這是發自心底的尊嚴,這是錚錚鐵骨的尊嚴。
爺爺曾當過兵,流過血,立過功。他轉戰過大半個中國,也跨出過鴨綠江。他曾自豪地說:“想我當年拿起槍打鬼子,什麼傷痛沒見過,什麼苦楚沒吃過……但為了民族的生存與崛起,就是死了也在所不辭……”我從他的眼睛裏,分明看出了淚光與坦然,看出了屬於自己的和自己民族的尊嚴。
殘暴的鬼子被打跑了,中華民族的出路問題擺在眼前。爺爺和他的戰友們血戰淮海,橫渡長江,攻克上海,拿下餘杭……爺爺曾動情地說:“有的戰鬥真是慘烈啊,一個個戰友倒下了,一個個鮮活的身影消失了……有一次阻擊戰,我們連最後隻活下來兩個人……慘烈啊,但大家沒有怨言……”講完故事的時候,爺爺的眼裏噙著淚花。從他消瘦但堅毅的眼神裏,我讀出了他的心潮澎湃,讀出了他的剛毅執著,讀出了他的無怨無悔,讀出了發自他內心的感激與做人的尊嚴……
在麥子黃得正歡的時候,爺爺總是坐在家鄉的小溪邊和村民們商量如何收割麥子,收獲成熟,收獲用生命的尊嚴換來的果實。
此時,我真的佩服席勒的哲理名言:不知道自己尊嚴的人,便不能尊重別人的尊嚴。是的,當我們陷入生活低穀的時候,往往會招致許多無端的蔑視;當我們處在為生存苦苦掙紮的關頭,往往又會遭遇肆意踐踏我們尊嚴的人。如果我們能理智去應對,以一種寬容的心態去展示並維護我們的尊嚴,那時你會發現,任何邪惡在正義麵前都無法站穩腳跟……
尊嚴,發自心底的尊嚴,是我們生命和意誌的堅實支柱。
小妮子精評
文章通過講述爺爺的從軍經曆,不僅歌頌了爺爺的尊嚴,也歌頌了像爺爺一樣的、同一時代的人的尊嚴,更歌頌了來自祖國和民族的尊嚴。作者夾敘夾議,引用得當,並賦予小溪、胡楊等事物人類的氣息,使文章優美流暢,具有散文氣質,顯示出了深厚的文字功底。
優+N度:
1.以“心底的尊嚴”這一線索串聯全文,主題明確。2.運用類比,由相似事物一步步引出歌頌的主體,層次鮮明。3.恰當的引用和精辟的論述給全文增色不少。
有些美麗很特別
孫嵐
作者著重描寫女孩的美麗,這種美麗不是簡單的漂亮,而是很特別的美,描寫角度與眾不同。——小妮子按
她不是一個美麗的女孩。她沒有彎彎的眉毛,沒有大大的眼睛。相反,她還有一點點胖。在一大群人中,她平平常常並不惹人注意。
她有一個很好聽的英文名字:Echo(回聲)。這不單單是她喜歡三毛的緣故,她說“Echo”這個詞讀起來很好聽,有一種鏗鏘的感覺。然而我有時候會忍不住給它多一些詮釋,比如說,朋友間聆聽對方心底的回聲。不等我再加以解釋,她便眨眨眼睛,點點頭。我知道她在說:“我懂你的意思。”朋友之間,最難得一個“懂”字。
和Echo的相識簡單,因為彼此曾是同學,況且座位又靠得那麼近。已經記不清究竟從什麼時候起我們開始走近對方,仿佛那簡單得不容人去記憶——因為純淨吧,我有時會這麼想。純淨的友情,值得你去珍惜。
Echo很聰明,散文寫得清麗,還很有點兒獨特的見解。她說她不喜歡追隨大眾化的東西。
比如,她反對天下所有容貌不好的女孩都異口同聲地學著簡·愛的語氣:“你以為我貧窮、低微、不美,我就沒有靈魂、沒有心嗎?”她說人應該要有點個性,要有點屬於自己的東西。然而她也並非偏激,對於我鼎力推薦的《呼嘯山莊》,她就一直無法喜歡,她說那裏麵的人太偏激,不喜歡就是不喜歡。於是我也奈何她不得。不過跟她一起聊天真的很愜意,也不必管彼此意見是否針鋒相對,因為總有種別有洞天的味道。我欣賞她那一份才氣。
聰明也罷、善良也罷、可愛也罷,真正打動我的,是Echo的善解人意。人的一生很難找到一個懂你的人,一個了解你內心的人。Echo卻是。不開心的時候,我會打個電話給她,將不快一股腦兒傾訴給她聽。她總是靜靜地聽著,說:“我懂,我懂。”我知道Echo是真的懂我,她安慰我的每句話都撞擊著我的心,引起我的共鳴。
回想與Echo的點點滴滴,我情不自禁地聯想到薄荷的清涼味兒來。我想真正的友情,也正如這味道一樣沁人心脾吧?友情如水,純淨得一塵不染,讓人心動。
Echo讓我發現,有些美麗是很特別的。
小妮子精評
對於Echo,作者沒有使用任何有關“美”的讚詞,而是將她的才華、善解人意、純潔一一展現,正是這些特別的美打動了讀者。在作者流暢的語句裏,一個真實的好女孩活生生地出現在讀者麵前,她猶如一縷靈氣、一束光輝,她的美已經不是簡單的外貌表現,而是一種氣質,一種境界,是“我”和她之間的一種呼應。
花漾優方案:
1.倒數第三段“聰明也罷、善良也罷、可愛也罷”與前文不符,前文隻寫了人物的聰明、有獨特見解,並沒有寫她善良與可愛。2.作者最欣賞人物“善解人意”的特點,應該將這個特點作為重點來寫。
“新派”人物大放送
劉誌恒
“新派”人物究竟是何人?新在何處?標題足以吸引讀者往下閱讀。——小妮子按
我們的現任老師各有特色,因與前任老師迥然不同,因此同學們把他們歸入“新派”人物。
威風之勢
李老師是一班之主,是我班的“太陽”,我們天天繞著他轉。可他卻很少有笑臉,總是一臉陰沉,讓班上很多同學都心生畏懼。
李老師講課很有特色,他聲音渾厚,起伏有致,但並不是抑揚頓挫的那種。有時候他講著講著忽然將嗓音提高八度,猶如晴天霹靂,令人膽戰心驚。不過我們的睡意頓時全消,不敢再有絲毫懈怠。
昏暈之態
初識黃老師,我便覺得他是一個不簡單的人。他滿腹經綸,學識淵博,我們對他的仰慕之情猶如滔滔江水,連綿不絕,覺得幸運之至。可相識之後,我們卻覺得“悲哀”之至!
不知是我們學得失敗,還是他教得失敗!上他的課大家都呆若木雞,昏昏欲睡。更可悲的是當他激情迸發之時,底下卻一片沉默,無人響應。麵對此情此景黃老師總是搖頭又歎氣,做低頭沉吟狀,悲呼:“我暈!”大夥兒馬上默歎道:“我倒!”因此黃老師每日上課之時,都用勵誌的小詩來點燃我們的學習熱情,可惜,我們仍然無動於衷。這真可謂無奈之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