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1章 飲酒之風(3)(1 / 2)

你看,這個“大人先生”,多像是劉伶的自畫像啊!這個看似矮小、醜陋、憔悴、邋遢的男人,其實擁有著凡夫俗子夢都夢不到的“精神自我”。中國有一副很有名的對聯,單說酒的妙處,叫做“醉裏乾坤大,壺中日月長”。可是在劉伶眼裏,“醉裏乾坤”不是大了,而是小了,而自我的天地卻空前廣大,無邊無際!《尚書》中有個成語,叫“無遠弗屆”,就是不管多遠的地方,沒有達不到的。劉伶的“精神自我”就是“無遠弗屆”的,那該是何等的博大和寬廣!

為什麼劉伶的形體與精神會有如此巨大的反差呢?這裏麵當然有十分複雜的原因。從文化淵源上來說,應該與莊子思想中的小大之辨有關係。莊子有一個重要的觀點:等生死,齊萬物,就是把生死和萬物等量齊觀。魏晉的名士大多是老莊哲學的信徒,劉伶也不例外。甚至可以說,劉伶活脫脫就是從《莊子》筆下跳出來的人物。莊子的齊物思想對他的影響一定是巨大的。他的“以宇宙為狹”顯然采取的是一種類似“上帝的宏大視角”。

有人說,劉伶隻會喝酒,對於酒文化的精神層麵沒有什麼貢獻,不像李白,醉臥長安時,讓高力士脫靴,楊貴妃磨墨,傲視權貴,糞土王侯,那才叫牛哪!但在我看來,劉伶比李白更超脫,更有哲學深度,他不是在“社會倫理”層麵超脫,而是在“天人之際”做精神的“逍遙遊”,他通過酒,把人類作為“萬物之靈長”的那種高貴性和超越性,都表達出來了!在劉伶深刻地感受到宇宙天地如此狹小的時候,他幾乎是站在和上帝一樣的高度上了。

千年之後,想到曾經有這麼一個劉伶先生,難道不能激發起我們作為人類的自豪感嗎?李白詩雲:“自古聖賢皆寂寞,唯有飲者留其名。”我懷疑,李白正是用這句詩向劉伶遙遙致敬呢!

劉伶病酒

在中國酒文化史上,“劉伶病酒”是個膾炙人口的故事:

劉伶病酒,渴甚,從婦求酒。婦捐酒毀器,涕泣諫曰:“君飲太過,非攝生之道,必宜斷之!”伶曰:“甚善。我不能自禁,唯當祝鬼神自誓斷之耳!便可具酒肉。”婦曰:“敬聞命。”供酒肉於神前,請伶祝誓。伶跪而祝曰:“天生劉伶,以酒為名,一飲一斛,五鬥解酲。婦人之言,慎不可聽!”便引酒進肉,隗然已醉矣。

故事一開頭就說“劉伶病酒”,這個“病酒”和“醉酒”還不太一樣。病酒可能是最大程度的“醉酒”,我們知道,喝酒在似醉非醉之間是最妙的,所以陸遊有句詩說:

個中妙趣誰堪語,最是初醮未醉時。

也就是說,剛開始觥籌交錯而沒有酩酊大醉的時候是感覺最妙的時候,等到爛醉如泥、人事不省,就已經屬於“病酒”了。這是嚴重的“酒精中毒”症狀。往往是第二天酒醒了,可身體還是頭疼肚脹,口幹舌燥,所以叫“病酒”,也叫“酲”。一般人這時候就該老實了,可劉伶不,因為口渴,他竟然還要向老婆要酒喝。奇怪嗎?其實也不奇怪,劉伶這麼做是有學理根據的,因為古代有一種說法,認為解酒的方式之一就是再喝點兒酒。

劉伶的老婆氣壞了,這不是“不拿領導當幹部”嘛,於是就開始發飆。“捐酒毀器”,就是把酒都倒掉,酒壺酒杯全摔碎,看你怎麼喝!但話又說回來,老婆畢竟還是心疼劉伶的,接著她一邊哭,一邊勸諫說:“您喝酒喝得太過分了,這哪是養生之道啊,今兒個你必須要把酒戒掉!”

劉伶一看妻子來者不善,就說:“那好吧。要我戒酒可以,但是靠我的自覺是不可能的,必須當著鬼神的麵發誓才行。而拜神祭祖必須要有酒肉,所以,老婆你還是去準備好酒好肉吧。”看劉伶一本正經的樣子,老婆也就信以為真,很快就準備了豐盛的酒肉,不是放在餐桌上,而是放在了神龕前的供桌上。

接下來的情節更好笑:一切準備停當之後,醉醺醺的劉伶跪在祖宗的牌位前,嘴裏念念有詞地說:“天生劉伶,以酒為名。一飲一斛,五鬥解酲。婦人之言,慎不可聽!”把這段祝詞改成五言詩就是:“天生我劉伶,以酒自命名。一次飲一斛,五鬥方解酲。婦人所與言,千萬不可聽!”說完,劉伶又開始狂飲大嚼,直到爛醉如泥,癱倒在地!

老婆又一次被劉伶“忽悠”了,估計她這次是徹底絕望了。你說一好端端的女人,你幹嘛嫁給劉伶呀!劉伶最好的配偶壓根兒就不是女人,而是——酒!順便說一句,凡是在文化上、藝術上對人類文化有大貢獻和大影響的男人,本質上都不是女人的好配偶——他們常常極端自我,極端自戀,也可以說極端自私,但他們又常常猶如赤子,一派天真,更適合從事文化和精神上的創造。他們注定不會隻屬於一個屋簷下的一個女人,從某種意義上說,他們屬於全人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