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女士此行意義重大,殊為佩服,須知中國敵人,並非日本良民,乃日本少數軍閥,我現可用日軍士兵之日記作證。(當時李將軍即取出八月七日被我軍擊斃之敵一一三師團十三聯隊指揮班中隊附中島博敏日記一本及相片一張。)據該日記於六月七日所載:“十時到上海登陸,深感戰爭之殘酷,雖求勝不擇手段,然為誰演此慘劇,隻有心中明白,而口難言”。又七月十日所載:“今年櫻花開時,與家人同照此相,頗覺不堪回首,因為不知明年櫻花開時,此兒是否孤兒,此婦是否寡婦,而白頭老母,更不知其子作何歸宿耶。”又七月三十一日所載:“前日之戰,雖幸保殘生,惟身體疲勞過度,僅存皮骨,不覺淒然淚下。”自以上日記可知日本士兵厭戰思想極為濃厚,更可證明中國的敵人,實為日本少數軍閥,至中國此次對日抗戰,純為和平而戰,此點當為女士所深知。
阿:將軍所言甚對,餘過去所寫文章,亦不外如此,其意在喚起日本民眾,及世界人士起來反對日本軍閥,打倒擾亂世界和平的侵略者,創造一和平世界,而且據我所知,日本的民眾,自六歲起,即受野蠻教育,可知日本不獨軍閥如此野蠻,即一部分民眾,亦同樣為野蠻教育所麻醉,將軍以為如何?
李:小童本來天真爛漫,生性純善,而日本軍閥竟將此種野蠻教育施諸兒童,可見日本軍閥罪大惡極,彼不獨為世界罪人,而且為日本罪人!
阿:一般軍人惟有一種英雄思想,以其民族而作征服其他民族之舉,但今聆將軍之言論,足見將軍之思想甚高超,眼光極遠大,與一般人不同,又聞將軍對於戰區政治甚注意,餘亦極同情。
李:我覺得此種思想不獨我個人所有,即一部分日本民眾亦有之,今觀各種敵兵日記,即可了然,可惜此種思想,未能普遍,深望女士將此種思想傳播全世界。
阿:聞日軍在此線作戰運輸甚困難,是否會因此而影響到糧食恐慌?
李:照現情觀察,敵有兵艦運輸,依理不致於恐慌,但如再深入之後,則發生問題矣。吾人更可派遣遊擊隊四出襲擊掠奪之,斷其接濟,則可製彼死命。
阿:但餘沿途所見,貴國夫役挑送物品,此於運輸方麵,是否亦有相當困難?
李:女士初從交通運輸摩托化之歐洲來此,見及此種情形,當甚怪訝,但吾國有路可達之地,即可運輸,吾國有一優點,即人口眾多,於是運輸上可征用大群夫役挑擔,則不致發生困難。
阿:貴國軍隊是否多為現代化部隊?
李:我軍之飛機大炮,雖不如敵,惟我步兵較敵為優。
阿:日軍之坦克車,在此作戰,是否因山嶺湖沼不能使用?
李:江西原為山嶺甚多之地,在此地區,不但坦克車不能運用,即飛機大炮,亦難發揮威力。
阿:以前有一部分歐美人士,輕視貴國軍隊不能作戰,惟以一年來事實之證明,已相信貴國軍隊,不獨能戰,而且善戰,倘貴國有如日本之武器,貴國必早獲勝利矣。
李:關於飛機大炮,在初期抗戰時較少,但至現在已增加許多。
阿:在中國抗戰之初,英美兩國本擬會商對日杯葛,不供煤油與鐵於日本,餘當時曾極力鼓吹宣傳,嗣英美不能合作,故對日杯葛問題,不能實行,本人成為一失敗者,餘深覺痛心,但以餘所知,英國人民方麵多同情貴國對日抗戰。
李:我國現在所需要者,即友邦真實援助,貴國人民既表同情於我國,相信將來正義人道,必能戰勝強權,亦即女士主張之勝利。
阿:餘沿途見貴國許多傷兵,狀甚淒慘,且聞前方救護人員不多,藥料亦異常缺乏,此事實應改善,餘在武漢見有些青年男女遊手好閑,而抗戰為大家應有之責任,彼等似應前來為傷兵服務。
李:對於此事,我亦深知,但自抗戰以來,後方民眾亦多已認識,對於抗戰應盡之責任,而做其應做之事,自後我更希望在後方政府,從速積極發動民眾,以協助前方抗戰。
(原載於《抗日名將剪影》1939年2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