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有了這些精銳的作戰力量,法國人似乎也喪失了信心,在1340年初,他們決定采取防禦性的政策。他們計劃封鎖英格蘭入侵艦隊進入佛蘭德斯海岸的通道,這裏原本是英格蘭打算安全登陸的地區,因為佛蘭德斯人是英格蘭人的盟友。法軍的任務隻有在被稱為“海上的陸軍”的武裝商船隊的協助下才能完成。他們擁有超過200艘的艦隻,這是當時最大的海上力量,而且大多數軍艦是柯克船。武裝它們和雇用水手的開銷隻能通過對諾曼底課以重稅來實現。

與此同時,英格蘭軍隊也征集了入侵的艦隊。這支艦隊由160多艘艦船組成,其中絕大多數是被強征入皇家艦隊的私人船隻。在愛德華三世的親自指揮下,這支艦隊於1340年6月22日浩浩蕩蕩地駛向佛蘭德斯。很顯然,他們也沒預料到兩天後就會在澤韋恩河河口遭遇法國人的艦隊。法國人決定阻止英格蘭人在河的上遊登陸。此刻,愛德華毫無選擇,隻能繼續向前。因為一場撤退很容易招致對自己的一場屠殺,法軍的艦船能夠在廣闊的海域將英格蘭艦隊分割開來,更別提撤退對愛德華三世的榮譽所造成的損失了。

斯路斯戰役(1340年)斯路斯之戰起始於1340年6月24日。法國人選擇了由法國海軍上將休·奎裏特和尼古拉斯·貝胡齊特所提出的作戰方案,他們不相信自己艦船的作戰能力,尤其擔心萬一英格蘭人衝出封鎖並且成功進行了登陸。因此,法國人把河口完全封鎖起來,沿著淺淺的河口,法軍用鐵鏈將艦船連成三長行排列,停泊在河口處大約有5公裏(3英裏)寬。

很顯然,法國艦隊中最有經驗的指揮官都反對將戰艦集結在這狹小的區域內,船舶沒有任何活動空間,還有直接吹入河口的大風,但海軍上將沒有聽從他們的建議。編年史學家傅華薩描述到,那些裝備了木製的作戰平台的艦船,就像一排排的城堡。法國人的戰略暗示了他們極其糟糕的航海技能,缺乏即將到來的英格蘭艦隊的有關情報以及剛愎自用。一些曆史學家提出質疑,法國人能否真的把他們的戰船連接在一起,這一說法首先是曆史學家李維所描述的,可能是中世紀的曆史編纂者借鑒了曆史材料而不是去考察曆史事實。因為在封閉的海域內航行受風浪的影響極大,這種戰術是極其愚蠢的。事實上,法國人很快發現他們的船隊陷入了麻煩,戰艦向東漂去並且互相纏繞。此時,戰艦開始解開連接船與船之間的鐵鏈,卻沒想到變得更加混亂。就在這時,英格蘭軍隊開始發動進攻,利用了風力和洋流,並避免在日落以前展開最後的行動,以免太陽光線影響其視線範圍。當戰爭打響的時候,法國人正試圖向西緩緩移動,這使得他們的艦隊更加混亂。

英格蘭人從三個方向發起了進攻,其中最大的戰艦從正麵進攻,包括愛德華三世的旗艦托馬斯號。英國艦隊的高度又成了一種優勢,並且英軍有足夠的人力來最大限度地利用它———一支準備進行陸上戰爭的重型騎兵和弓箭兵。盡管很容易被熱衷於騎兵戰爭的狂熱者所忽視,但正是斯路斯戰役,而不是赫赫有名的克雷西戰役和普瓦捷戰役,這次戰役第一次顯示了英格蘭長弓兵的巨大破壞力。法國海軍主要是十字弓兵,相對於他們的英格蘭同行來說,他們在戰船相接的關鍵時刻,射擊速度遠不如長弓兵,或許在力量上也遠遜於對手。因此,法軍失去了絕大多數他們的意大利雇傭十字軍。法國人為這些弓箭兵們提供了理想的目標,因為他們的戰船連接在了一起速度趕不上他們的英國對手,而且在這樣的危急的時刻,法國人失去了他們絕大部分的意大利雇傭兵。法國人盡一切所能來挽回局勢,包括在船上裝滿石塊,令士兵站在桅杆上向敵人的頭部猛擲石塊,然而,他們的力量過於分散而不能形成有效的戰鬥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