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呂布無果,投曹操無果,但是何攸興漢之心,卻未熄滅。此番梁綱兵敗,何攸逃亡間,瞧見太史慈兵軍紀良好,從不濫殺無辜,立即決定回馬投降,一了夙願。何攸心生反意已久,歸順巢湖之後,他立即以巢湖兵將自居,視袁術兵為仇讎。前時驗證劉權所獻軍圖是真是假時,便是多虧何攸“身在袁營心在漢”,將自己所知一一吐露。不僅如此,而後太史慈伏擊梁綱舊部,亦是何攸詳細指出舊日同僚種種缺點,幫助太史慈以少勝多,無須蕭言主力來援,便成功擊潰梁綱舊部六千戰兵。
楚永、羅賁、劉權、方興、陳衡、柳燁、何攸,凡此七人,是為烏江學院第一期重點學員。
又因陳衡名應北鬥七星,人們後來將北極七星應征到七人身上。
楚永、羅賁,為蕭言入主巢湖左膀右臂,可視之為天星、地星,分別應征天樞星、天璿星。
劉權、陳衡、柳燁,人如其名,分別應征天權星、玉衡星、開陽星。
七人之中,何攸最擅殺伐,為瑤光星;方興最富,為天璣星。
凡此種種,時人號曰:北極七將,拱衛巢湖星君。
此是後話,暫且不說。
======
烏江書院第一期生員正式入駐,由蕭言親自主持。
由於烏江書院從籌劃到成立,僅僅隻有六天時間,一切顯得極為草率。被蕭言高捧的烏江書院,正式開課時,僅今有山亭一座,草房木屋二十四間,寒酸無比,幾近於流民大營。
然則,對比於寒酸草房,烏江書院卻有一副精美匾額。匾額由蕭言親筆書寫,諸葛瑾臨摹擴為大字,又使匠工緊急裱糊。匾額內容平淡,僅有“烏江書院”院名以及蕭言落筆題名,然則蕭言卻將匾額看得極重,甚至斷然拒絕楚永提前開課之請,說道:“匾額一日不成,書院一日不立。”
非但楚永不理解,便是太史慈、諸葛瑾也不曉得,蕭言為甚看重區區一副匾額。
今日即是蕭言揭開謎底,向眾人詮釋烏江書院內涵之時。蕭言立身匾額之下,正麵太史慈、諸葛瑾以及十數位烏江書院第一期學員,悠然說道:“諸君可知書院為甚取名烏江書院?”
為什麼取名烏江書院?
眾人稍稍議論片刻,很快聯想起一地:“可是巢湖之東烏江亭,紀念當年西楚霸王項籍,使我等心念項籍偉業,苦學兵書?”
案:巢湖之東,有烏江亭,即是當年項羽兵敗垓下,無奈自刎處。
蕭言點頭確認,說道:“書院取名烏江,正是取材當年西楚霸王項籍。不過,我此舉用意,卻不是令你們懷念項籍。”
“咦?”眾人紛紛麵現竇疑。
既不是懷念項籍,又何必取名為烏江?
蕭言很快給出答案:“孫策踏蹄江淮,攻九江舒縣,殺廬江陸康,敗揚州刺史劉繇,降會稽太守王朗,逐吳郡太守陳瑀,戰功赫赫,三郡膽顫,常有人謂孫策有項籍遺風,為當世小霸王。”
“書院取名烏江,不是令諸君傾慕項籍,而是使諸君好知:任他項籍百萬雄兵,在我漢軍麵前,亦隻能烏江自刎。項籍火燒秦川,腳踏九州,在我漢軍麵前,尚且敗亡垓下,不得不舉刀自刎,他小小孫策,還能比項籍厲害不成?”
“書院取名烏江,不是令諸君傾慕項籍,而是使諸君好知:我漢軍殺的就是項籍,殺的就是霸王。”
“孫策若是小霸王,爾等那就再演漢軍威武,斬殺孫策。”
“烏江亭前,臂挾孫策之首級,用以祭告項籍,豈不是人生一大樂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