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莽 第001 東漢末年分三國(2 / 3)

步行小半時辰,蕭言抬眼望見大約四人高的雄偉城牆,以及好似饕餮巨口的城門——這類樸素、雄麗的古城牆,後世卻是不多見。正感慨古代城牆間,蕭言突然聽見有人大聲吆喝:“來應募咯!來應募咯!一月兩大石脫皮粟米喲!每月準時發放五百文薪金喲!冬夏都有新衣穿喲!立功還有賞金喲!快來應募咯……”

蕭言轉身瞅去,卻見七八名腰胯短刀、背負長弓的兵差,在城門口外立一杆大旗,寬約一米半左右的旗幟上,書寫一個大大的“募”字。

蕭十一的記憶碎片,及時為蕭言解惑:眼前這情形,不知是哪位將軍在征募精兵呢!

成德縣雖然一片寧靜,好似一個不知魏晉的桃花源,可是,蕭十一的記憶碎片,卻殘酷的告訴蕭言:如今這世道,兵荒馬亂,是亂世。甚至,三年前,那場席卷成德縣,帶走蕭十一父母性命的恐怖瘟疫,其禍根就是北方戰場上那些未能及時掩埋的屍體。

亂世,則必出軍閥。

可惜,或許蕭十一的視野不夠開闊,或許蕭十一位卑人賤,他所曉得聲名的“軍閥”,卻僅限於屯戍成德縣附近的寥寥幾位頭目。

這幾位頭目的姓名,分別是:張勳、鄭寶、張多、許乾、陳策。

都是些非常普通的姓名。蕭言腦海裏有些模糊印象的,僅有張勳一人——清末民初,曾有辮子軍十二日複辟的可笑鬧劇嘛。

不過,此世界沒有短發,沒有辮子,沒有步槍,沒有火炮,顯然不是清末民初。

此張勳,非彼張勳。

====

“這些兵差,應該比蕭十一消息靈通些,或許曉得一些當世大人物。”懷揣這種念頭,蕭言走向征募旗幟。

以為蕭言有意應募入伍,一名負責招募的兵差,連忙起身來迎:“這位兄弟,你準備考校那種武器?劍?刀?弩?弓?”

蕭言雖曾是一名共和國陸軍士官,卻畢竟不熟悉冷兵器時代的軍製,遂向兵差問道:“刀劍弓弩,大概都什麼標準?”

兵差熟練解釋道:“刀劍兩項,主要考校力氣、耐力;弓弩兩項,主要考校射藝。若是弩弓手,三十步距離,十次射中六次,即算及格;若是弓箭手,六十步距離,十次射中兩次,即算及格。”

“達標即錄選入伍,還是依據成績,在細分為上中下諸等,依次挑選?”蕭言又多問一句。

兵差道:“分上中下三等。剛才我所說的,是下等最低標準,下等參軍之後為‘正卒’;中等參軍之後為‘徒士’,上等參軍之後為‘應募士’。若是被評為上等,且又有人為你作保,戰陣立功之後,隨時可轉為‘良家子’。”

唯恐蕭言不理解軍隊內部名詞,兵差又為他詳細詮釋:“正卒是將帥校尉們所統轄的主戰親兵;徒士是披甲精銳;應募士可為基層小官;良家子將來可晉升為校尉、將軍。這位兄弟,看起來你武藝不錯,似乎玩慣刀箭,何不入軍謀求一場富貴?”

蕭言道:“正有此意。卻還沒問究竟是哪位將軍在此募兵呢?”

兵差遙指一杆“張”字小旗,笑道:“吾家主將,乃是大將軍張勳!”

張勳?大將軍?

“張勳、鄭寶、張多、許乾、陳策五帥,難道隻有張勳盤踞在成德縣?”因對此世界缺乏必要了解,蕭言怎麼也梳理不清蕭十一的混亂記憶碎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