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甘泉縣委書記劉誌堅

時逢盛世,序屬金秋,在這碩果飄香的季節,《甘泉縣軍事誌》將要正式出版,這是我縣軍界的一件盛事,也是全縣政治、文化界的一件大事。它的編修問世,填補了我縣軍事專著的空白,而且豐富充實了甘泉的史誌文庫,可喜可賀。

盛世修誌,古今一也。遵照中央軍委指令,統修專誌,旨在歸集文獻,挖掘史料,編研成誌,以資政、資軍,服務當代,益蔭後世。

甘泉,素稱美水之鄉。其軍事地位甚為突出,古代即為南北通衢要塞,是曆代兵家必爭之地,各類戰事頻仍,古雕陰之戰,史書有載;現當代仍屬軍事咽喉要地,有延安南大門之稱,著名的勞山戰役便發動於此,而且不愧為我軍戰鬥史上輝煌的經典之筆。

甘泉曆史悠久,春秋屬晉,戰國歸秦,漢置雕陰,後曆次更名。三國設青州,北魏易因城,繼名石城、敷政。唐初設伏陸,天寶元年改甘泉,延續千餘載。

千百年來,生活在這塊土地上的甘泉人民,曆經坎坷,勤勞不輟,艱苦奮鬥,繁衍生息,共同創造了文明的曆史和燦爛的文化,其中不乏凝重而厚實的軍事曆史和文化。特別是在從古到今的曆次進步活動和革命鬥爭中,許多先驅們不惜拋頭顱、灑熱血,前仆後繼,英勇獻身,為甘泉人民的幸福生活和革命事業光榮犧牲,從而譜寫了一曲曲可歌可泣的英雄讚歌,值得大書特書。

甘泉為中國革命作出過較大貢獻。洛河川曾駐紮過陝甘邊省委和政府;紅15軍團在城北發動過著名的勞山戰役;中共中央、中央軍委、中央紅軍均在甘泉駐紮並有過重大的政治活動和軍事行動;毛澤東主席在甘泉駐留先後達18天之久,且足履“三灣”“雪地講話”,部署直羅鎮戰役。從抗日戰爭到解放戰爭,甘泉人民大力支前,募捐財物,輸送兵員,抬擔架,運糧草,眾誌成城,組成了革命的銅牆鐵壁。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甘泉人民從不故步自封,繼續為國家建設全力奉獻,同時,不遺餘力,辛勤耕耘,創建家園。進入21世紀,8萬甘泉兒女,更加精神振奮、鬥誌昂揚;開拓進取、勵精圖治;敢為人先、爭創一流;艱苦奮鬥、創造輝煌,經濟快速發展,社會和諧穩定,百姓安居樂業,呈現出一派盛世昌隆之象。

新的曆史時期,黨、政、軍更加團結,更富凝聚力和戰鬥力;“雙擁”活動蔚然成風,軍愛民,民擁軍,軍民魚水一家親。

甘泉物華天寶,人傑地靈,是一塊紅色的聖土,是一塊富有朝氣的熱土,是一塊充滿希望的沃土。

《甘泉縣軍事誌》內容豐富,史料翔實;篇目合理,結構嚴謹;編排科學,詳略得當;體例規範,文筆流暢。是一部資料性、科學性較強的誌書。它的出版,必將對我縣進一步鞏固國防,加強軍隊建設,增強軍事力量,保衛國家安全,進行愛國教育、軍事教育、傳統教育,促進軍民團結等起到積極的作用。

《甘泉縣軍事誌》的編纂,滲透了全體工作人員的心血和汗水。值此付梓之際,謹表誠摯的謝意!

以此為序,聊表心跡。

2008年10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