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上唱戲,停了鑼鼓;台下看戲的觀眾,離開座位;喝喜酒的客人,停了杯筷,都不知康府出了什麼大事,是喜是凶,互相疑問,互相觀看。
原來二夫人走進房看孩子,傻三還是睡得迷迷糊糊,忽然開口大喊一聲:“嚇殺我也!”二夫人聽到傻三的喊叫,自己的兒子開口講話,四個字講得清清楚楚,心中大喜,等二夫人趕進房中,突見傻三翻身坐了起來,滿頭大汗,忙叫傻三莫怕,問孩子為何大叫起來。
傻三說:“娘,我迷迷糊糊睡在床上,突然看見一隻白虎向我撲來,使我驚嚇大叫。”孩子真真切切能開口講話,一時全家知道這個天大的喜事,都爭先恐後來臥室看望,分享傻三開口講話的喜悅。
少時,康大爺吩咐喜酒重擺,壽戲改為雙喜臨門,大戲重新開鑼,大唱三天。
這時,張鐵嘴搖頭晃腦地走了進來,由康大爺吩咐,命家人奉上文房四寶,大紅紙鋪在八仙桌上,再由張鐵嘴將大紅紙裁好。雖說張鐵嘴屢考不中,但是他一測字、二算命、三打卦、四琴棋書畫樣樣皆精通,出口成章,老山區紅白喜事,婚喪喜慶,各行各業應用文,對聯歌賦,他都信手拈來。
他提筆為康大爺府門重新寫了一副對聯:壽星拂銀須喜酒重擺,貴子開金口好戲連台。橫聯是:雙喜臨門。
康大爺果然不忘記諾言,給了張鐵嘴一百塊大頭光洋。張鐵嘴接了喜錢,喝了喜酒,高興而歸。
遠親近鄰,都為康家高興,五房共一個兒子,這兒子終於開口講話了,說明康家祖傳的金銀針醫術“千打千變、百打百防”的絕世武功又後繼有人了。
康府,男女老幼,無不沉浸在喜悅之中。
可是,天有不測風雲,人有旦夕禍福。首先康家大夫人夜晚莫明其妙地睡過去了,再也沒有醒來。接著二夫人突發急症一口痰吐不出來窒息而亡。兩位夫人先後離世,當然少不了張鐵嘴來張羅張羅。那時老山區封建迷信還很嚴重,據說家中先死女人是不祥之兆,這當然是舊社會重男輕女的說法,按照老山區的習慣叫法,還是叫“喜事”,要請道士先生做法事、念經,出殯那天孝子傻三要穿戴孝衣、孝帽、孝鞋,手捧遺像,三周歲的傻三由人抱著,手捧靈牌。黑漆的棺木還要搭上大紅氈條,棺木架在府門外。抬棺木的人要喝龍杆,而在旁邊帶頭喝彩祭龍杆的人叫醉龍人,醉龍人是誰呢?人們都忘不了張鐵嘴。由康大爺叫人把張鐵嘴請來,這回張鐵嘴又要大顯身手了,寫祭文,寫喪聯,他更拿手的是棺木出殯時,先喝彩後醉龍,這都是有套路的,名堂很多。當地人說,兒是一家的,女兒是一戶的。大叫化老子好死,好葬,大叫化娘死了就不好葬;一個禮節未到,娘家有人出麵不準你安葬。這些禮節隻有張鐵嘴懂得,不管哪家喪事都請他來。
閑言少敘,書歸正傳,不!說的是傻三外傳,那麼就書歸外傳,這裏專錄張鐵嘴醉龍一段《醉龍詞》。
醉龍前要喝彩:
主家送我秤一根,
我拿枰杆問你們,
枰杆它是什麼樹,
出在哪國哪山林。
什麼人馱刀來砍人,
什麼人背出老山林,
什麼人搬在架碼上,
什麼人墨線彈起身,
削了多少宣花斧,
挖了幾十幾下雪花锛,
兩頭出個什麼樣,
人別山傳奇中間出個什麼型,
什麼人來把麻豪載,
什麼人釘下定盤星,
幾十幾兩通天下,
幾十幾兩共三斤,
亡公衣服多少重,
何人送秤我來秤,
這秤留給何人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