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且掌握豐富的知識、學以致用總是有好處的,程月的父母也是這樣的思想,所以一直不辭勞苦的供孩子讀書。
兄妹倆從小就聰明好學、天真無邪,欲認知大千世界,暗自下決心要為淨化世界做貢獻、要讓真善美的人生活更加美好!
他們自然能理解父母的苦心,也很珍惜這些機會,為自己那算得上是偉大且單純的理想而努力奮鬥著,學習成績在年級裏一直都是名列前茅的。
直到程月即將上高一,父母突然詭異的自殺了,他的人生發生了一次重大的轉折,性格逐漸扭曲了,步入到前途迷茫的幽暗道路。
他考上的是縣城裏唯一一所有“重點”之稱的中學,豆大點的縣城也就三所中學,接收的大多是來自鄉下和小鎮的學生,必然有競爭,這是學校之間有關生存發展的事,管它呢,總之品學兼優的學生無論去到哪個學校讀書都能有所建樹。
那個所謂的重點中學,不是因為它的師資力量、教學設施、校園環境、學風紀律、教育成果等等方麵如何如何牛叉,而是重點在於學校怎樣與一幫主要吃軟飯的考察團搞好關係、給他們多少甜頭嚐嚐,考察團對這個小縣城裏的學校也沒抱多大期望、更沒什麼顧忌,隻要得到小小的滿足,評估自然就上去了,重點不成問題,各種高級榮譽應有盡有。
由於這是一所私立的學校,收費標準要比公辦的高些、多樣些,一年收個五六千元不等,至於合理不合理,人家也要盈利維持生存發展的,你咬它啊?愛讀不讀。
而且,它頂著個“重點”的頭銜,吸引了不少追求高檔學府就讀的高貴分子進去,不免有用拉關係、走後門、跪求等手段的,上線標準分數隻是個幌子,學校方麵向來都是來者不拒。
董事長早就對他的手下發了話:“能收的就盡量收下,不要猶豫顧慮,誰他媽的管這些閑事!我們拿的是自己應得的,不然大家都沒飯吃、去喝西北風!”
當程月的父母得知兒子考上了縣城一所重點中學的那一刻,他們興奮得差點神經失常,不過還是激動得流下了熱淚,似乎看到兒子前途充滿著光明,這正是他們所期盼的,辛苦沒白費。
程月本人倒是覺得自己考上去了沒什麼好值得驕傲的,那都是他刻苦努力的成果,最多算一種心理安慰,未來的路還長著呢。
程清看到哥哥如此佳績,也很替他高興,更是放狠話要超越他,有點巾幗不讓須眉的氣勢。
從這幾點來看,這一家子的境況將來很可能會有所好轉。
然而,麵對那學校高昂的一口價似的學雜費,程月一家望而卻步,愁眉苦臉,他們一年的純收入也就兩三千塊錢,還要看莊稼收成、幾隻牲畜是否爭氣、市場價格的漲降和意外的支出等情況。
當然,他們肯定會去了解那學校的概況,除了考試總體成績與升學率令人稱奇外,其他各方麵與縣裏另兩所公辦中學沒太大的區別。
其實每當學生考試的時候,監考老師都是赤裸裸的給他們發答案,然後趴在講台上做發財夢,師生們肆無忌憚的作弊,也沒有知情人去捅過這個馬蜂窩,自我高高的掛起,外人都蒙在鼓裏一直相信學校有真實力,主要是因為董事長有錢有勢,其次才是師生思想道德的敗壞。
正是那不擇手段創造的奇績,深深的吸引住了無知的人們。
父母就是認定隻有上重點學校孩子才有好的發展前途,所以鐵了心就算砸鍋賣鐵、就算累倒自己、就算向人低聲下氣、就算出賣自己的靈魂也要把孩子供上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