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渭南市臨渭區軍事誌》是臨渭有史以來第一部軍事誌書。作為縱貫古今、門類齊整的通代兵誌,填補了轄區方誌典籍的空缺。它的編纂出版,意義深廣,實屬珍貴。

臨渭區於舊石器時代就有先民在此繁衍生息,縣置距今約二千多年。在悠久而漫長的曆史演進中,這裏風雲變幻,史事非凡。既有浩然悲壯的農民抗爭義舉,又有艱苦卓絕的群眾武裝鬥爭,同時造就了一批馳騁疆場、功名顯耀的領軍戰將,湧現出許多拋灑熱血、無畏獻身的英烈誌士。尤其是早期所進行的反帝反封建的民族民主革命,在中國共產黨領導的人民解放鬥爭史上留下光輝的一頁。

臨渭區位於陝西省的東部,古時地近京都,曾屬畿輔重地。境內交通較為發達,素有“三秦要道,八省通衢”之稱。新中國成立以來,本區一直是中共渭南市委(地委)、市人民政府(專員公署、行政公署)所在地,為關中東部政治、經濟、文化中心,並與省會西安相毗鄰,在國防建設中具有重要的戰略地位。

《渭南市臨渭區軍事誌》,以一方之軍事全史,較為全麵、係統地囊括了臨渭軍事發展的曆史與現狀。書中分別記述有:寬泛多樣的軍事環境、同異類型的軍事組織、紛繁激烈的兵事戰事、與時俱進的軍隊建設、幾經變革的兵役製度、創新發展的民兵組織、日趨完善的國防動員和各奮其勇的軍事人物等諸多內容。由此呈現出臨渭人民反抗統治階級壓迫剝削的曲折曆程,人民軍隊與民眾武裝為奪取革命勝利作出的重大貢獻,駐軍部隊、轄區民兵在保衛新生政權投入地方建設中發揮的重要作用,以及部隊和民兵加強自身建設所取得的顯著成就。從而,弘揚了中華民族曆經磨難、百折不撓的奮鬥精神,展示了人民軍隊英勇頑強、一往無前的威武雄姿,再現了軍政軍民團結一心、同甘共苦的深厚情誼,謳歌了精英誌士前仆後繼、盡職盡忠的獨特風範。

《渭南市臨渭區軍事誌》在編纂過程中,始終以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堅持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與對曆史、對後人負責的高度責任感,廣泛收集文史資料,認真考證依據本源,精心撰述每一章節,嚴格執行質量標準及評審要則。全書體例規範,結構嚴謹,觀點正確,史實可信,內容豐富,文圖並茂,具有鮮明的時代特征、地域特點與專業特色,是一部集思想性、科學性、資料性、實用性於一體的良作好誌。它的出版發行,以資治、教化、存史的功能,對本區加強國防及後備力量建設,密切軍政軍民關係,深入開展愛國主義教育,繼承和發揚光榮革命傳統,將起到有效的促進作用。在此,謹向給予大力支持與熱情指導的軍地領導及有關部門,深表謝忱。向負責編纂、辛勤筆耕的同誌,示之敬意。

軍事是以準備和實施戰爭為中心的社會活動,它與國家安危及人民的根本利益息息相關。古代著名軍事家孫武曰:“兵者,國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當前,我國正處在承前啟後、繼往開來的發展新時期,讓我們以史為鑒,麵向未來,從深邃的軍事文化和豐富的曆史遺存中獲得啟迪,在現代軍事變革與跨越式發展中探索進取,為維護國家安全穩定,推進祖國統一大業,全麵建設小康社會,實現宏偉遠大的富國強兵之目標,共同努力,再創新佳績。

中共臨渭區區委書記魏穩柱

臨渭區區長楊炳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