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3章 東晉十六國前期前秦統一中原的戰爭(3 / 3)

第四節 前秦統一代地之戰

第一代地鮮卑、匈奴部族的變遷

居於中國今內蒙古自治區包頭、呼和浩特及山西大同、河北張家口以北,承德以西地區的鮮卑族拓跋部,占據代地,西晉建興3年(公元315年),晉湣帝封鮮卑首領拓跋猗盧為代王。後來,隨著東晉中國北方戰亂的興起,代地也漸為東晉十六國時期的割據勢力之一。

東晉成帝鹹和2年(公元327年)12月,後趙大將軍石虎率兵進襲代王紇那,雙方交戰於句注涇北(今山西代縣境),紇那兵敗,率其部眾遷居於今河北涿鹿一帶地區。什翼犍繼承第七代代王位後,代的國力日強。晉鹹康7年(公元341年)10月,匈奴劉虎率軍向代地的西部進攻,代王什翼犍領兵迎擊,將劉虎擊敗。劉虎死後,其子務桓派出使者,向代求和。

晉哀帝隆和元年(公元362年),11月,代王什翼犍與前燕聯姻,雙方互不侵擾。哀帝興寧元年(公元363年)10月,代王什翼犍率軍進攻高車部,一舉將高車部擊敗於柔然(今蒙古烏蘭巴托以北)。晉興寧3年(公元365年)春,曾於升平5年(公元361年)降附代的匈奴左賢王劉衛辰……又叛代自立,代王什翼犍率軍向其進攻,將劉衛辰擊走。至太和2年(公元367年)10月,代王什翼犍再次率兵進攻劉衛辰。當時黃河尚未全部封凍,什翼犍為順利渡河,命其部眾以蘆葦捆紮為束,減緩河水流速,加速河水結冰;同時再以蘆葦柴草散了水麵,使冰草相結,有如浮橋。代兵順利通過,對劉衛辰部進行突然襲占。劉衛辰率部向西北方向逃走,其部落的大部均為什翼犍俘獲。劉衛辰降附於秦。

第二前秦統一代地的作戰經過

晉太元元年、前秦建元12年(公元376年)10月,匈奴劉衛辰為代所逼,向秦請求救兵。秦苻堅派幽州刺史苻洛為北討大都督,率幽冀二州10萬大軍向代地進攻。同時,命並州刺史俱難……鎮軍將軍鄧羌,尚書趙遷、李柔,前將軍朱肜,前禁軍將軍張蠔,右禁軍將軍郭慶統率步騎20萬,東出和龍(今遼寧朝陽)、西出上郡(今內蒙古鄂托克旗一帶地區),與苻洛軍會合。

代王什翼犍命白部、獨孤部聯合向南抵抗秦軍,均被秦軍擊敗。代王再派南部大人劉庫仁率領騎兵10萬,阻擊秦軍。雙方大戰於石子嶺(今內蒙古和林格爾西南地區),代軍慘敗。當時……什翼犍病重,不能親自率兵出戰,便率領其部眾逃至陰山以北(今內蒙古烏拉特中旗西北)……此時,高車部眾也叛離代,並不斷向代進攻,什翼犍又被逼回漢南。後來,秦軍稍稍後退至君子津(今內蒙古托克托以西),什翼犍遂於12月,返回雲中(今內蒙古托克托)。

不久,什翼犍諸子爭權,什翼犍的庶長子實君殺死了他的諸位弟弟,並殺了什翼犍。被殺死的諸弟部下逃奔秦軍營,向秦軍報告了代內部的情況。秦將李柔、張蠔再次率軍進擊雲中,什翼犍部眾逃散,代國處於一片混亂之中。

秦軍生俘實君,將其送往長安車裂處死。前秦為了統治代地,遂按照代長史燕鳳的建議,將代部眾分而治之,河東部分由劉庫仁統率;河西部分由劉衛辰統率。至此,代地被統一於前秦政權之下。

第五節 前秦攻取東晉北部地區的作戰

第一秦晉雙方的基本形勢

前秦王苻堅對勝利統一前涼和代地欣喜異常,便下詔稱頌自己的武功。說前秦“俘降百萬,闊土九千,五帝所未賓,周、漢之所未至,莫不重譯來王,懷風率職。”苻堅並詔令封賞有功官吏,士兵減免徭役5年,賜給爵位3級。

此時,陽平國的常侍慕容紹卻認為,秦依恃國力的強大,無休止地征戰,北占雲中,南奪蜀……漢。不惜萬裏轉運糧草,因勞累饑餓而死於途中者,到處可見。兵士疲憊於境外,人民窮困於國內,危亡的日子已經不遠了。暗中寄希望於其叔父冠軍將軍慕容垂恢複燕國。

晉孝武帝太元元年、前秦建元12年(公元376年)底,苻堅文派殿中將軍張旬,庭中將軍魏昌飛率領騎兵2.5萬人,向西去招撫氐、羌等部落,氏羌8.3萬多部落皆歸降於前秦。

太元2年、秦建元13年(公元377年)春,高句麗、新羅、西南夷均遣使入貢於秦。前秦勢力進一步擴展,苻堅遂謀劃奪占晉北部地區。秦太史令張孟此時向符堅建議說,為防止將來征晉時,慕容垂父子在朝中作亂,應事先將其剪除。其餘大臣也固諫苻堅,但苻堅拒不;聽從。

這就為以後前燕的複國創造了有利的基礎。

東晉簡文帝於鹹安2年(公元372年)8月病死。大司馬桓溫在簡文帝病重時,希望他能把帝位禪讓給自己。但簡文帝臨死之前,卻立其10歲的兒子司馬昌明為皇太子。簡文帝死後,便由這位剛剛10歲的小孩當了新皇帝,由皇帝的母親崇德太後臨朝聽政。第2年7月,大司馬桓溫病死,東晉的大權便由侍中王坦之、吏部尚書謝安、中軍將軍桓衝等人所掌握。

太元元年(公元376年)正月,孝武帝加冠,崇德太後下詔將政權歸還於皇帝。司馬昌明開始處理朝政,命會稽內史郡惰為鎮軍大將軍,徐州刺史桓衝為車騎將軍,謝安為中書監、錄尚書事,晉朝的國力開始有所增強。

桓衝因為秦人的強盛,便想移至長江以南駐守,便上奏朝廷,命冠軍將軍劉波駐守江陵(今湖北江陵),楊亮駐守江夏(今湖北安陸)。東晉王朝為防禦強秦奪占其北部地區,便下詔訪求能夠鎮守北方的文武良將。謝安此時不避眾人的非議,保舉他的侄子謝玄為將。謝玄又招募驍勇之土,劉牢之等便投奔了謝玄,被任命為謝玄的參軍,常率精銳士卒為前鋒,每次作戰均取得了勝利,號稱“北府兵”,敵人都很畏懼他。

第二前秦東晉兩軍作戰序列

一、前秦軍

西路軍

統帥征南大將軍都督征討諸軍事苻丕

將領武衛將軍苟長

尚書慕容

荊州刺史楊安

征虜將軍石越

京兆尹慕容垂

揚武將軍姚萇

領軍將軍苟池

右將軍毛當

將軍韋鍾,張紹

強弩將軍王顯

破虜將軍呂光

兵力共步騎兵17萬多人

東路軍

統帥兗州刺史彭超

將領後將軍俱難

右禁將軍毛盛

洛州刺史邵保

兵力步騎兵7萬

秦軍東西兩路大軍總兵力約25萬人

二、東晉軍

襄陽方麵

統帥都督荊、江,梁、益、寧,交、廣七州諸軍事,領荊州刺史桓衝(鎮守上明)

將領冠軍將軍劉波(鎮守江陵)

谘議參軍楊亮(鎮守江夏)

梁州刺史朱序(鎮守襄陽)

督護李伯護

魏興太守吉挹

建康方麵

統帥尚書仆射加侍中,都督揚、豫、徐、兗、青

五州諸軍事謝安(鎮守建康)

將領右將軍毛虎生(鎮守姑孰)

江州刺史桓嗣(鎮守尋陽)

五兵尚書領徐州刺史王蘊(鎮守京口)

豫州刺史桓伊(鎮守壽春)

兗州刺史領廣陵相

監江北諸軍事謝玄(鎮守廣陵)

右衛將軍毛安之

征虜將軍謝石

將軍田落、何謙

高密內史毛躁之

將軍戴

總兵力據判斷東西兩方麵應不少於15萬人

第三秦晉雙方作戰策劃

前秦為奪占晉北方地區,欲先向靠近秦地之襄陽地區進擊;苻堅共出四路大軍:一路大軍由征南大將苻丕統率,兵出武關(今陝西商縣西南)直趨襄陽,一路大軍由京兆尹慕容垂統率,先取南陽(今河南南陽),經南鄉(今湖北丹江門東南)再下襄陽:一路大軍由領軍將軍苟池統率,兵出武當(今湖北鄖縣東南)南下;一路精銳騎兵由征虜將軍石越統率,兵出魯陽(今河南魯山)。四路兵馬會攻襄陽,以求一舉奏效。

在秦軍會攻襄陽的進程中,前秦為策應襄陽方麵的作戰,又派其兗州刺史彭超統率7萬兵馬……向西線的淮南諸城進擊,以造成東西並進之勢,置東晉於首尾不能相顧的困境。

東晉王朝對強秦的進攻,采取了東西兩麵分兵固守的戰略。東麵以保衛京師建康(今江蘇南京)為中心,以其尚書仆射加侍中謝安都督揚、豫、徐、兗、青五州諸軍事,率重兵防守建康,以確保江淮地區、九江以下及京師建康的安全。西麵則由其領荊州刺史桓衝為統帥,都督荊、江,梁、益、寧、交、廣諸軍事,防守江漢地區,確保長江中下遊的安全,防止秦軍順江而下。

第四秦軍攻取晉北部地區的作戰經過

東晉孝武帝太元3年、前秦符堅建元元14年(公元378年)2月,秦軍按照預定策劃,開始行動……苻丕率領步騎兵7萬,以荊州刺史楊安率樊、鄧等地軍隊為前鋒,出武關南進;征虜將軍石越率精騎1萬經魯陽南下;京兆尹慕容垂。揚武將軍姚萇率軍5萬攻取南陽後,向南鄉進發……領軍將軍苟池、右將軍毛當,強弩將軍王顯率兵4萬由武當南進。

4月,前秦軍進至沔水(即漢水)以北,與晉軍隔江相望。東晉襄陽守將梁州刺史朱序,見秦軍沒有舟船,遂不加戒備。不久,秦征虜將軍石越率5000騎兵浮水渡過漢水,朱序驚慌恐懼……率軍退守中城。石越順利奪占襄陽外城,繳獲船隻100多艘,保證了秦軍主力的渡河。

先前,朱序之母韓氏,聽說秦軍將至,親自登城查勘城防的情況,發現城西北角不甚堅固,便率領100多名女婢和城中服徭役的女子,修了一道牙城。後來,秦軍果然攻破了西北角,晉軍便退守牙城。襄陽人稱之為夫人城。

晉將桓衝率7萬之眾,屯於上明(今湖北鬆滋西),不敢援救襄陽。此時,苻丕正率軍急急圍攻襄陽城。領軍將軍苟池向苻丕建議說:“我軍十倍於敵,軍糧堆積如山,隻要將漢沔地區的部分居民遷至許昌洛陽,同時堵塞敵軍運糧之道,斷絕敵人援兵,他們就會變成網中之鳥……束手就擒,不必多犧牲將士急於求成。”苻丕依從了苟池的建議。不久,慕容垂攻拔了南陽,俘獲晉南陽太守鄭裔,也率軍趕至襄陽與苻丕會師。

時至7月,秦軍尚未攻克襄陽。此時,秦兗州刺史彭超上書請求率軍進攻晉淮南諸城,以與苻丕的大軍相互呼應,並乘機奪取淮南地區,進占建康。苻堅同意彭超的建議,便命其為都督東時諸軍事。以後將軍俱難、右禁將軍毛盛、洛州刺史邵保率步騎7萬,進攻淮陰(今江蘇淮陰西南)、盱眙(今江蘇盱眙東北)。8月,彭超軍進攻彭城(今江蘇徐州)。東晉為防禦秦軍向東方的進攻,急令右將軍毛虎生率軍5萬鎮守姑孰(今安徽當塗境)。

苻丕頓兵於襄陽城下,從4月直攻至12月,尚未攻拔襄陽城。秦禦史中丞李柔彈劾他,請苻堅將他下獄治罪。苻堅認為,苻丕雖該治罪,但大軍在外已耗費日久,暫且寬宥,令其以功贖罪。於是便派黃門侍郎韋華持節前往襄陽責備苻丕,並賜劍予苻丕說:“來年春天,如若還不能攻拔襄陽,便以此劍自盡,不要再厚著臉皮來見我。”

孝武帝太元4年、前秦建元十5年(公元379年)正月,苻丕見詔驚恐,便命其部眾合力急攻襄陽。苻堅欲親自率軍往攻襄陽,同時還下詔苻融統率關東六州之軍,會攻壽春(今安徽壽縣)……苻融、梁熙等極力勸阻符堅,他們認為,若攻取江南,應當深謀遠慮,不可倉猝行事,若隻取襄陽一地,既不需親勞皇帝大駕,也不可傾全國之兵,同時,晉主的暴虐,遠比不上孫皓,且晉江山險固,易守難攻,曆史上漢光武帝消滅公孫述,晉武帝平定江東,也沒有親自督軍上陣。苻堅聽從了他們的勸告。

東晉孝武帝下詔冠軍將軍南郡相劉波率兵8000,急救襄陽。劉波畏懼秦軍強大,不敢進兵。

朱序困守城中,曾數次率軍出城,戰敗秦軍,秦軍退離襄陽較遠,朱序因而放鬆了戒備。

當年2月,晉襄陽督護李伯護,密派其子暗通於秦,請求做秦軍的內應。苻丕遂下令諸軍齊攻襄陽,3月初六日終於攻破了該城,生俘守將朱序,送往長安。苻堅讚賞朱序固守節義,任命他為度支尚書,而斬了失節的李伯護。苻堅任命中壘將軍梁成為荊州刺史,率兵1萬鎮守襄陽。

晉兗州刺史謝玄率軍1萬救援彭城,軍至泗口(今江蘇銅山),欲派人去告知晉彭城守將戴援軍即至,但無法進入彭城。部將田泓自告奮勇潛水前往,被秦軍捉住。秦軍以很多財物收買他,讓他進至彭城偽稱晉軍已經戰敗。田泓假裝答應,當進至城下時,田泓則高喊說:晉援軍將至,我前來報告消息,被敵人捉住,你們要堅持作戰。秦軍便將田泓殺死。

前秦東路軍統帥彭超的輜重放置於留城(今江蘇沛縣東南),謝玄故意散布說要派後軍將軍何謙進攻留城。彭超聽到這一消息,便解除對彭城的包圍,回軍保衛留城。戴見秦軍退走,也率軍奔往泗口,與謝玄軍會合,謝玄隨即撤到廣陵(今江蘇揚州)。彭超見晉軍撤走,遂進占彭城,留下兗州治中徐褒鎮守,立即轉兵南下進攻盱眙。俱難攻克了淮陰,留部將邵保戍守。

秦軍圍攻魏興郡(郡治在今湖北竹山北),3月,東晉王朝命右將軍毛虎生率軍3萬進擊巴中,救援魏興。此時,秦將慕容越已攻占順陽(今河南內鄉西南)。毛虎生部將趙福率軍到達巴西時,被秦將張紹等所擊敗,晉軍被殲7000多人,毛虎生率部退屯巴東(郡治在今四川奉節東)……蜀人李烏聚兵2萬,響應毛虎生,包圍成都,旋即也被秦將呂光所擊敗。

4月,秦將韋鍾攻占了魏興。晉太守吉挹欲自刎,被秦軍捉住,吉挹不說話,不吃飯,絕食而死。秦主苻堅歎息說:“以前周寧死不屈,丁穆潔身而終,吉挹又不食不言而亡,何以晉朝有這麼多忠貞的臣子!”

秦將毛當、王顯率軍2萬從襄陽東走,支援俱難、彭超合攻淮南地區。5月,彭超、俱難攻占盱眙,生俘晉高密內史毛躁之。接著,秦軍6萬將晉兗州刺史田洛包圍於三阿(今江蘇寶應境),距廣陵(今江蘇揚州境)隻剩百裏之遙,晉朝廷大驚,臨江布防。以征虜將軍謝石率水軍屯於塗中(今安徽滁州一帶),右衛將軍毛安之等率軍4萬屯於堂邑(今江蘇六合北)。秦將毛當、毛盛率騎兵2萬進擊堂邑,毛安之軍驚潰。晉兗州刺史謝玄率部自廣陵急救三阿。5月二十五日,彭超、俱難軍戰敗,退走盱眙。

6月初七日,晉謝玄與田洛率軍5萬進攻盱眙,彭超、俱難再次戰敗。退屯淮陰(今江蘇淮陰境)。謝玄命部將何謙率水軍乘潮水而上,乘夜焚毀秦軍所架之淮河橋。秦將邵保戰死,彭超,俱難退兵淮北。謝玄率何謙、戴、田洛諸將追擊秦軍,雙方再戰於君川(今盱眙北6裏),秦軍大敗,彭超、俱難驚慌而逃,僅以身免。謝玄戰勝後,率軍退回廣陵,被加封冠軍將軍、領徐州刺史。

秦王苻堅得知彭超、俱難兵敗,大怒,將彭超以囚車下廷尉治罪,彭超自殺,俱難被削為平民。秦為鞏固所占地區,以毛當為徐州刺史,鎮守於彭城;以毛盛為兗州刺史,鎮守於湖陸(今山東魚台東南);以王顯為揚州刺史,鎮守於下邳(今江蘇邳縣南)。

第六節 前秦統一西域之戰

第一前秦統一西域決心的定下

西域諸國,在前涼強盛之時,曾紛紛歸附於前涼。前涼被前秦擊滅後,車師前部王彌翼和鄯善王休密馱,於東晉太元7年、前秦建元18年(公元382年)9月,入秦謁見秦王苻堅,請求充當向導,以討伐不歸順的國家,重新按照漢朝往昔的法令,設置都護,治理西域。

苻堅采納了車師前部王和鄯善王的建議,當即決定派驍騎將軍呂光為使持節,邡督西域征討諸軍事,與淩江將軍薑飛、輕騎將軍彭晃、將軍杜進、康盛等率軍10萬,鐵騎5000,向西域進軍。

第二前秦統一西域諸國的作戰經過

晉太元8年,前秦建元19年(公元383年)正月,秦驍騎將軍呂光率軍自長安向西域進發。至當年12月,呂光率軍已渡過流沙300裏,過車師,鄯善,兵至焉耆(今新疆焉耆)。焉耆及附近諸國皆降於前秦。此時,秦晉淝水之戰已經結束,秦王符堅已敗歸長安。

龜茲王帛純(居於今新疆庫車)拒絕降秦,據城固守,呂光發兵圍攻。至晉太元9年,秦建元210年(公元384年)7月,龜茲王帛純見形勢危急,便以重禮,向其西麵的獪胡國求救。獪胡王命其弟呐龍,俠將馗率騎兵20餘萬,並聯合溫宿(今新疆溫宿)、尉頭(今新疆烏什)等國之軍……號稱70萬之眾,援救龜茲。呂光率軍與獪胡等軍交戰於龜茲都城西,獪胡等國軍大敗,帛純逃走,降者30餘國。呂光進入龜茲都城,城中建築與長安相似,宮室十分壯麗宏偉。呂光統一西域後,“威恩甚著,遠方諸國,前世所不能服者。皆來歸附”,紛紛呈上以往漢朝所賜予的符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