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此,委托方在將評估結果入賬前,如無特殊變化,要按資產所有者、管理者確認價值入賬。
(三)在特殊情況下委托方對評估結果的調整處理
在特殊情況下,在資產評估結果確認(認可)後,由於種種原因,在確認後入賬前,有的資產數額有變化,如:評估確認後出售了、拆除了等等,所以要在確認的基礎上以出售的成交價格等變化了的價格入賬。
所以資產評估結果的入賬時間是資產評估結果經過2次或3次“處理”後,與資產實物形態變化同步的時間;入賬依據亦是與資產實物形態變化一致的價值憑證、合同、協議等據有法律效力的資料為準。這樣可減少不必要的重複勞動,提高工作效率。
二、資產評估結果入賬的原則
資產評估結果的入賬處理原則,應根據資產評估目的和國家有關財務、會計製度,資產所有者規定的有關政策及視具體的規定入賬。
產權變動的目的不同,評估結果入賬處理的原則也不一樣。有的評估結果要入賬調賬,有的就不用調整賬目。因此據產權變動及評估類型相應的賬務處理原則如下:
1.國有工業企業兼並或購買其它企業,無論被兼並或被出售企業原來執行何種會計製度,應自被兼並或被出售辦理產權轉讓手續後,執行國有企業的有關會計製度。
2.國有工業企業被兼並或被出售辦理產權轉讓手續期間,仍執行工業企業會計製度;在辦理完產權轉讓手續後,執行兼並或購買方的有關會計製度。
3.企業辦理產權轉讓手續後,喪失法人資格的被兼並或被出售企業應辦理會計檔案移交手續;凡兼並或購買方為單個國有企業,會計檔案應移交給兼並或購買方,凡兼並或購買方為多個國營企業或其他企業,會計檔案應移交給上級主管部門或主管部門指定的單位;未喪失法人資格的可不辦理會計檔案移交手續。
4.對聯營、股份經營、中外合資、合作企業的資產評估結果進行會計處理時,應按原投資者的資金比例相應增加或減少各方的投資額。
其它經濟類型企業的評估結果賬務處理原則,可參照上述原則,按資產所有者有關規定辦理。
三、資產評估結果的賬務處理依據
資產評估結果賬務處理,以資產管理部門、資產所有者確認的評估價值及對評估結果所製定的政策,現行會計製度及有關補充規定調整憑證為主要依據。具體依據如下:
1.資產評估部門評估結束以後,如向委托單位提供的是按“待處理法”彙總的評估結果,經資產管理部門確認以後,作為賬務處理的依據。委托單位收到“資產評估結果確認通知書”以後,如入賬前無產權;動,應根據確認通知書對評估價值確認具體內容及會計製度等有關規定,對“待處理”的增加、減少價值進行權益類科目處理。
如果評估部門向委托單位提供的是按“權益法”彙總的評估結果,並經資產所有者確認)委托單位可直接按確認的價值入賬、調賬。
3.聯營、兼並、拍賣、股份經營中外合資與合作經營為目的的評估,應以資產所有者確認的評估值為“底價”,按實現的資產的實際成交價格,即雙方最後確定價格作為賬務處理的依據。
4.以租賃、承包、抵押、經濟擔保等繼續經營為目的的資產評估;以了解無形資產的價值,或者隻是為了摸一摸企業資產總數為目的,不轉讓產權的評估,其評估結果一般不進行實際的會計處理,而隻作為財會資料存檔,以利查閱。
第三節 資產評估結果入賬處理操作流程
1.查核資產評估後,資產變動種類及數額。
①查核資產評估後資產變動種類、金額及依據資料。
②查核資產評估後,負債變動種類、金額及依據資料。
③查核資產評估後,權益變動種類、金額及依據資料。
2.查核評估部門對評估結果的處理狀況,是“待處理法”處理,還是一步到位的“權益法”處理。
3.查核資產評估結果金額與確認(認可)金額是否一致,如不一致,查核資產所有者確認的評估結果與評估機構的評估結果的差異原因及金額。
4.查核資產評估結果在確認後入賬前有無與確認結果不同的變動。如有變動,查核出變動有無合法的批件、合法的結算憑證。
5.以有關結算憑證、資產評估確認文件、評估結果彙總表、評估明細表、資產最終變動結果、審批結果資料、規定,經有關領導、經辦人簽字後入賬調賬。
第四節 資產評估結果入賬處理的具體操作步驟、方法
一、對資產清查結果不進行賬務處理
資產評估部門在接受委托,進行全部資產評估前,委托單位對其資產、負債、權益進行全麵的盤點和清查,達到賬表、賬物相符;評估前先清理債權、債務,欠他人的歸還他人,他人所欠的盡量催收、進賬,減少債權、債務。清查期間內不能收回的,評估中、評估後再清。避免清查時向太長而影響評估的總進度。
資產清查中清出賬物不相符,債權、債務、權益不實,要如實在資產清查底稿中做記錄,同時如實反映在資產清查明細表中即可。對於需要調整的賬目均在資產清查工作底稿“價值清查調整表”等資產清查工作底稿中反映,不需要做出增加、減少的賬務處理。
1.因資產清查的賬務處理很複雜,費工費時,僅僅核銷清查出來的損失一項就需要一定的時間。核銷損失,按規定要辦理審批手續。委托單位(資產占用單位)一方麵要填報資產報廢鑒定表等資料,並要占用單位各級領導審核簽字後,按規定上報主管部門及資產管理部門審批。另一方麵主管部門及資產管理部門要深人企業了解核對資產狀況,一般不能在短時間內審批完結。
即使審批完了做了賬務處理,評估後又要有數額變化,這樣清查結果的入賬工作就徒勞了,白白浪費了人力、物力。
2.資產清查未經統籌考慮,資產委托單位不好預測評估結果。資產清查損失的賬務處理科目會出現與評估目的不符,會處理得不盡合理。
3.資產清查不是評估的最終結果,隻是國家法定評估程序的一個部分,一個步驟,不是評估結果,不應單獨處理一次賬務,應與評估結果一並處理。
因此,委托方在資產清查後,自審資產清查底稿及資產清查表相符、無誤後,盡快轉評估部門審核,合格後評估。待評估結果確認後進行一次性賬務處理,這樣可以減少一道賬務處理環節,不但能減少清查時間,提高資產清查的效率,也間接地加快了評估的進度。
二、對資產評估結果的賬務處理對資產評估結果的賬務處理,具體方法一般有兩種,一種是“差額入賬法”,另一種是“全額入賬法”。
單項資產評估一般采用“差額入賬法”進行賬務處理。全部資產評估結果,一般采用“全額入賬法”進行賬務處理。第一,單項資產評估結果“差額入賬”的具體賬務處理方法。
“差額入賬法”是將評估增值或減值的差額,在原賬麵價值基礎上做增減的賬務處理,原賬仍繼續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