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
渾渾噩噩中,半個學期稍縱即逝,轉眼又到歲末,考完期中考試就可以放假回家了。
於是學習認真的不認真的都卯足了勁兒在這最後關頭充電。當然,前者在於錦上添花,後者則是臨時抱佛腳。
特別是英語考試,掣肘尤深,我們不得不把大把時間投入其中。老師一直耳提麵令要我們學好英語,但我一直疑惑的是,學好英語作用何在?僅僅就是片麵地追求英語四六級考試的高通過率?為此而耗費我們一半以上的學習時間,從時間成本上看,是否值得?專業知識都丟掉學英語,是不是舍本逐末呢?目前整個市場包括人才市場皆是需要差異化競爭,如是,不若全部改學英語專業得了,一定程度上還具有專業優勢。我們要的是專材,而非博學之材。況且有些人本來在某些方麵有一定天賦,而另一方麵資質平平,為何要將事半功倍變成事倍功半呢?所謂“道有先後,術業有專攻”,如是而已。古人都明了的事,今人反而蒙惑,教育部的頭腦們整日山吃海喝,腦袋都秀逗了。
臨近考試的時候學校資源短缺的問題就突顯出來。自習室、圖書館常常人滿為患,就連樹林間給戀愛一族準備的小石桌石凳,稍微去晚了,都被人捷足先登了。
象我們幾個懶覺睡慣了的,自然而然成為迷惘的一代。常常是豪情萬丈雄赳赳去自習,在學校繞一圈後氣昂昂返回寢室。唯有老周勤快,天不亮就爬起來,所以每每能找到位子,但校方規定非常時期不得占座,故而於吾等無益。思前想後慨然決定要早睡早起在全寢室掀起一股向老周同誌學習的整風運動,爭奈意誌不堅,堅持一兩天就不行了,每日鬧鍾叫了N遍都無補於事,甚至開始懷疑是否已形成免疫抗體。於是又隻剩老周孤軍奮戰。
出淤泥而不染,這話放在老周身上,恰到好處。
不過我們終於沒有視死如歸的氣概,所以考試那幾天,還是破例起了幾次早床。
也正是在大學,才知道劃範圍一說,也初步領略了它的妙用——老師學生都輕鬆,兩全其美相得益彰。
所以基本上考前把重點熟讀成誦,考試就形同虛設。
第一門考下來,發現所謂劃範圍其實差不多算是點題了,始才發覺原來我低估了劃範圍的能量。
接下來的複習準備更是輕車熟路,索性連書都扔了,專工整理的考點答案。然後在考場上勢若破竹無堅不摧所向披靡。
蟾蜍阿發為求通過頂風作案,將答案縮印成小紙片,還好未被逮住。不過這次也有幾個倒黴的家夥被抓了,學校明顯是想給大一新生一個下馬威,所以那幾個點背的就成為刀下亡魂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