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須熟悉作戰預案,針對不同目標,合理安排報知順序,正確規定報知的時間間隔,充分利用自動化傳遞手段,盡快地上報和通報空中情報,防止延誤和積壓,特別要力爭以最快速度報出第一點。
雷達保障的基本要求及實施方法
雷達保障的基本要求是提高效率和可靠性。提高效率的方法,主要是合理配置雷達部隊,按所要求的參數建立雷達場和嚴格戰鬥值班製度等。
提高可靠性的方法,主要包括周密地組織指揮通信係統的工作,搞好雷達兵與防空導彈兵戰勤班和防空航空兵之間的協同動作,及時與航行管製部門和空域管製部門及民航係統進行協同,正確識別及時通報在作戰空域活動的一切航空器,提高雷達部隊的生存能力和無線電電子設備的抗幹擾能力等。
保障引導航空兵戰鬥行動
雷達兵保障引導航空兵戰鬥行動的目的,在於保障航空兵指揮、引導己方飛機執行戰鬥任務和保障飛行安全。
保障引導殲擊機起飛、出航時,應及時提供遠方情報,盡早發現來襲空中目標,特別要判明數量和測準高度,注意接收己方飛機起飛的情況通報。在連續測報來襲目標的同時,及時掌握己方出航飛機。連續測定來襲目標的高度、編隊,嚴密搜索機場上空和己方飛機周圍的空中情況,發現有威脅己方飛機安全的敵情,立即上報。
保障引導殲擊機接敵、攻擊時,應使用主要引導雷達和預警機同時掌握雙方情況,提高測報精度和密度;注意發現目標的機動和脫離編隊的己機,隨時分清敵我,防止混批錯批;及時掌握雙方後續梯隊,適時轉換保障重點。
保障引導殲擊機返航、降落時,應準確分清返航己方飛機,判明架數;注意辨別和掌握掉隊、迷航或有其他異常情況的己方飛機;嚴密搜索降落機場和備降場上空及返航飛機周圍的敵情,防敵偷襲,保障己方飛機安全返航、降落。
保障引導轟炸、強擊、偵察、運輸機進行戰鬥任務時,應組織沿航路的雷達連續掌握飛機位置,保障其準確飛向目標;嚴密搜索己方飛機周圍及前進方向上以及目標區域上空的敵機情況,保障引導己方飛機及時采取對付敵機的措施;對在目標區進行低空、超低空活動的己方飛機的掌握;應密切與陸、海軍雷達部隊協同,組織前沿雷達站和對空觀察哨加強對低空的搜索。
保障地空導彈兵戰鬥行動
雷達兵保障地空導彈兵戰鬥行動的目的,是保障地空導彈兵指揮,及時發出規定界線上的準確的空中情報,以便向地空導彈指示目標。
主要內容包括:保障地空導彈在殺傷區遠界進行射擊的距離上發現目標;測定空中目標的坐標和運動參數,其精度應能保證有效地實施射擊指揮和向空中敵人實施射擊;雷達信息中應包括各地空導彈戰區總的空情數據,並根據這些數據能確定目標的數量類型和編隊、目標之間的間隔和距離、戰鬥隊形、對抗方法和揭露空中敵人的行動企圖;偵察數據的可靠性,其中包括判定飛機國籍的可靠性。
保障飛行管製和空域管製
保障飛行管製的目的是保障有關部門對本國境內的一切飛行實行嚴密管製。與民航係統協同認真掌握空中軍用民用飛機,為有關部門及時提供空中情況,保障領空安全和飛行安全;對專機或航空兵部隊轉場、大航線飛行,應組織沿航路的雷達連續掌握飛行動態,並不斷地向有關部門報知空中情況,以保障其飛行安全;特別是對國境線和海岸線附近的空中情況要更為重視;發現和報知偏航、迷航、遇險或有其他異常飛行情況時,應立即向有關部門通報。
保障空域管製的目的,是對特定地域及機場附近和戰場空域的空中飛行物進行管製,實施協調統一和調節。如美軍戰場空域管製承擔4項不可分割的使命:防空作戰、空中交通管製、對戰術任務的控製以及火力支援的某些方麵的協調,以達到最大限度地發揮合同作戰的各部隊戰鬥效能。
空域管製的組織實施,應視具體情況而定。一般由該地域擔負防空任務的指揮員擔任空中管製主任。其雷達保障主要由機載警戒與控製係統、控製與報知中心、控製與報知站、航空兵前方控製哨等組成。
空降兵戰術
空降兵是在地麵進行作戰任務,毫無疑問必須全麵遵循合同戰鬥的基本指導原則。此外,根據空降戰鬥的特殊性,在戰鬥行動上還應認真貫徹以下各點:
縝密準備
縝密地進行戰鬥準備,是各兵種一切戰鬥行動都必須遵循的原則,而對於空降兵有著更為重要的意義。空降戰鬥,參戰的兵種多,牽涉麵廣,組織複雜,協同困難,並且組織準備是在遠離戰場,對敵情、地形不甚明了的條件下進行的,組織計劃戰鬥的上級司令部又不與戰鬥部隊一起空降敵後,行動開始後臨時改變計劃幾乎不可能。
因此,對戰鬥準備有著更高的要求。準備工作中的任何一個細小疏忽,都可能影響戰鬥的順利實施,甚至導致整個戰鬥失利。因此,空降兵必須慎之又慎地進行戰鬥準備。無論空降戰鬥規模大小,都應縝密地、迅速地做好各項準備,要預想到各種可能的情況,擬製多種戰鬥方案,進行多手準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