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曆二年七月,即天寶十三年,也即西元753年,大秦拉開了真正的擴張序幕,大秦的東、南、西、西北四個方向同時爆發了大戰,大秦的這一次擴張,總計發動了五十五萬大軍,秦夢神實行的是因糧於敵的政策,而且幾乎全部動用的是鐵騎,所以後勤補給幾乎不需要。
十月,東線十五萬大軍輾轉上萬裏,抵達北海,一戰便擊敗了黠嘎斯和骨利幹的二十萬聯軍,占領了北海西部和南部的大片草原,繳獲了近百萬頭牛羊,於寒冬中很快在北海南畔站穩腳跟,並修建新城。
十一月,南線,司徒遠山與孫九城所領的十五萬大軍遭遇信度的十萬雜牌軍,一戰將其大部擊潰,大軍窮追不舍。
十二月,南線大軍遭遇了信度國的象兵,在床弩和石油車的攻擊下,象兵根本沒有阻擋住秦軍的步伐,信度像東麵的臘蒂哈臘王朝、天竺以及西麵的大食求救。
然而西麵的大食自顧不暇,因為秦夢神所帶領的二十二萬大軍已經不費摧毀之力地攻下了大食的木鹿城,威脅著大食的整個呼羅珊地區。
第一階段的戰爭結束。
秦曆三年三月,西路大軍在秦夢神的帶領下首先打響了一仗,秦夢神隻以五千龍虎衛和二萬汗血騎兵軍,共計二萬五千鐵騎,與大食的二十萬大軍決戰,血戰一天,斬敵六萬,俘敵四萬,十萬潰逃,自損不到兩千。
秦軍滿萬天下無敵的威名短時間便震動整個大食。
然而逃跑的十萬大軍遭到了大秦第一軍團十萬大軍的瘋狂追殺,在秦軍剽悍的騎射技藝和狼群戰術之下,一月之間,十萬大食軍所剩無幾。
其餘的十萬新軍鐵騎被秦夢神分為十個部分,每個部分一萬鐵騎,分別席卷呼羅珊各地。
黑衣大食布防在呼羅珊地區的三十萬大軍隻有不到三萬人逃回巴格達。
三月底,整個呼羅珊地區都被秦夢神納入了大秦版圖。
四月,經過近半年的休整,南線大軍建起了千餘艘大小船隻,隨後水陸兩路,互為犄角,沿著信度河而下,橫掃著沿途的各個部族。
五月,初夏時節,北海的暖季姍姍來遲,沉靜了半年多時間的東線大軍向草原揚起了征服的鐵騎和嘹亮的橫刀。
六月,信度、天竺、臘蒂斯臘三國三十萬聯軍被南線的十五萬秦軍擊潰,信度都城被攻破,司徒遠山留下五萬大軍並親自坐鎮信度,意在掃清信度各處的抵抗勢力,並照秦夢神的命令著手組建海軍,孫九城則親自領十萬鐵騎東進,照秦夢神的指示,橫掃整個天竺,為大秦在信度發展繳獲大批的金銀、物資,同時也為報他們幫助信度抵抗秦軍之仇,旨在將天竺這個富裕卻羸弱的國度打怕打殘。
七月,東線大軍再次擊敗了黠嘎斯和骨利幹的二十萬聯軍,斬敵十三萬,並分部乘勝追擊,直搗黠嘎斯和骨利幹的老巢。
同月,曹令忠領秦軍三萬半年內第五次擊敗烏古斯的軍隊,累計斬敵近八萬,烏古斯三十萬部族舉部西逃,秦軍徹底控製了整個鹹海地區。
八月,秦夢神領三萬鐵騎兵臨巴格達城下,秦夢神限令大食國三日內投降,否則破城之日必血流成河。
三日後,阿撥斯吐血生亡,其子曼蘇爾即位,年少輕狂的他忘記了父親給他的忠告,不相信三萬秦軍打敗他,不管大臣們的勸諫,毅然領十萬大食禁衛軍出城迎戰秦軍。
這樣的舉動徹底地激怒了秦夢神,怒火之下,他親自帶領五千龍虎衛和五千汗血騎兵軍、五千鐵血騎兵軍,總計一萬五千鐵騎,列成一個個三角鋸型陣。
巴格達城下,秦軍仿佛不知疲倦一般,半日之內,對大食的十萬禁軍發起了潮水般永不停息地進攻,血流成河,秦軍斬敵六萬餘人,自己折損不到一千。
大食禁衛軍最終隻有三萬餘人逃回了,近萬人被俘,然而為了證明大食的這個舉動有多麼無知,在秦夢神的命令下,從不殺俘的秦軍當著巴格達城,屠殺一萬俘虜,數萬屍體堆成了一座座屍山,讓整個巴格達城都在顫抖。
然而巴格達城的噩夢並沒有結束,秦軍發起了攻城的戰役,無數架組建起來的巨大攻城車緩緩地出現在巴格達城外,無數投擲石油罐的炮車也出現在城外。
隨後,列成方陣的弓弩軍與攻城車一同前進,如雨般密集的箭矢弩矢傾瀉進城,幾斤到幾十斤點著火的大油罐也飛向了巴格達城頭,巴格達城牆以內三百米的距離,半個時辰之內便成為了死亡之地。之後,秦軍的重裝步兵在從攻城車上登上了巴格達城,幾乎沒有遇到任何的抵抗。
無數人想要從其他門逃跑,但他們發現,不知道在什麼時候,各個城門外已經聚集了數千秦軍鐵騎,他們不進攻,隻是堵在門外,想到十萬禁軍被秦軍一萬鐵騎進攻的場景,沒有一個大食人敢逃出城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