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二章 加強思想品德和武德修養教育(1 / 3)

一、武德教育的地位

我國是曆史悠久的文明古國,自古以來就非常重視禮儀,講究道德。武術是一項具有健身價值和技擊功能的傳統體育項目,它既能強身健體,防身自衛,又能修身養性,陶冶情操,通過學習武術還能了解豐富的傳統文化內容。武術特殊的價值功能,對維護社會秩序的穩定,保護人民利益,調節人際關係有其特殊的作用。例如中小學生運用武術的技擊功能,既可以強身保護自己,又可以與壞人壞事作鬥爭,維護社會的安定團結。如果從小沒有好的武德,長大後可能恃強淩弱,危害四方,敗壞社會風氣。由於武術的特殊功能,武德教育在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中具有特殊重要的地位。

二、武德教育的作用

首先,通過武德教育能激發民族精神,弘揚祖國傳統文化。武術是中華民族智慧結晶的一部分。它不僅具有強身健體的作用,更有修身養性的功效,武德教育中具有深厚的民族精神,這將對中小學生起到激發愛國主義精神的作用。曆史上具有崇高民族氣節的習武者不勝枚舉,如戚繼光、嶽飛、霍元甲,都是武德高尚的民族英雄。他們為了國家和民族的興亡,不惜犧牲自己生命的事跡,可歌可泣。近百年來,中國飽受帝國主義欺淩,許多愛國的武術家,以高尚的武德情操和精湛的武技,挺身而出,登上擂台,使那些帝國主義列強的拳師不敢在中國的武壇上耀武揚威。他們為國爭光,大振了中華的武威。

其次,武德教育能促進社會進步,推動物質文明建設。武德約束習武者的行為規範,它一方麵要求中小學生熱愛祖國,熱愛武術運動,遵守規矩;另一方麵,要求中小學生見義勇為,敢於同一切違法行為作鬥爭。在我們的現實生活中,有許多中小學生,他們不僅能夠自覺地遵紀守法,更能夠見義勇為,遇到壞人、壞事,挺身而出,奮不顧身。

再次,通過武德教育能培養出德才兼備的一代新型武術人才。武術和武德不可分,“學藝先學禮,習武先習德”,已成為一條真理。沒有一個良好的武德基礎就不可能練好武術,否則即使學到了一些功夫,也不會做出有益的事。隻有通過武德教育引導人們正確地教、學、練、比,才能成為一代新型武術人才。

所以,武德教育是引導武術人才健康成長的重要手段。當前,改革開放帶來了經濟的騰飛,人民物質生活水平飛速提高,這是毋庸置疑的。但我們應該看到由於西方各種思潮、各種倫理道德法規的影響,社會風氣也存在著一些問題,拜金主義、個人主義、自由化思潮等一些不良風氣正影響著我們,特別是對正在成長的青少年武術人才影響更大。一方麵,在一些武術館校裏,有不少中小學生的習武觀不正確,打架鬥毆的事件時有發生,所以加強武德教育勢在必行;另一方麵,隨著經濟的發展,武術事業也在蓬勃發展,參加習武的人與日俱增,據不完全統計,我國現有武術館校千餘家,在校的學生有十幾萬人,他們有一定的武術技能,如果沒有良好的武德,後果可想而知,所以我們必須重視武德教育。也隻有這樣,才能引導中小學生健康成長,成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需要的文武兼備的新世紀人才。

三、武德的基本原則和主要內容

武德的內涵隨著社會的發展,時代的前進而變化。武德在不同曆史時期有著不同的原則和內容。封建社會,武德思想受傳統的儒、道、佛、法等各家的影響和封建統治階級的意誌束縛,在很大程度上存在著“忠君”“與我獨尊”等保守落後思想。社會主義條件下形成的現代武德,摒棄了封建腐朽的東西,繼承了武術的精華,把武德教育與愛國精神有機地結合在一起,將武德教育提高到塑造民族精神的高度,成為道德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

(一)武德的基本原則

崇德尚武,發揚民族精神,是今天我們所提倡武德的基本原則。武德在發展過程中,從最初維護民族利益的道德觀,到現在把國家、民族的利益放在首位,衝破單一、狹隘的道德意識,終於使尚武與尚德緊密結合,構成了中華民族精神的主體。

(二)武德的主要內容

武德是習武者的道德規範和道德品質。它包含著以下10個方麵的內容。

1.武德高——愛國愛民,品德高尚。

為武2道,以德為本。習武首先要重視武德的學習,要有好的思想品質,這是提高武技的前提。

2.武旨正——強身健體,衛國防身。

學習武術的宗旨是為了強健身體,保衛國家和人民安全,絕不肆意為非作歹,損害群眾利益。

3.武紀嚴——不鬥凶狠,遵規守紀。當我們有了武術技能,不能逞凶鬥狠,無事生非,應該遵守各項法規製度,做遵紀守法的模範,並能夠積極主動同壞人壞事做鬥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