姬寧,軍區參謀長,軍部第一女將,居然會攤上飛機失事這種百年難得一遇的事,她真的有點想笑。軍區的飛機,失事的可能性,幾乎為零,那麼想要殺她的會是誰呢?看慣了死亡之後,對於生命的流逝,她已是再也不會害怕了。隻是,到底還是會有些留念的。爺爺,寧寧再也不能陪著您了,打拳,射擊,下棋,商討……

天朝開朝至今八百年基業,本已經到了衰頹的年代。但是到了祈皇這一朝,卻是撫內安外,謹嚴治國,舉國上下一片祥和清明,天朝中興已近在眼前。

而對這一切,祈皇的被四海稱頌的同時,還有一人亦是不能忽略,那就是賢王。

賢王與祈皇其實並非是一母同胞,而且賢王生母當年的韻貴妃,和祈皇的生母當年的皇後,其實還是恩怨頗深的。

隻是這兩皇子貌似感情極其要好。祈皇當年還是太子的時候,賢王還是皇子,但是為了不使兵權落入其他皇子手上,年僅十五的賢王親率十萬大軍與允國四十萬大軍一戰三年,把生母韻貴妃氣的是差點要斷絕母子關係。

事實是這樣的。

太子親鎮朝堂,是無法離開去邊關領兵的。而其他皇子在這方麵比太子是自由多了,想要領兵,隻要向皇帝請纓,立準還能得一份誇獎。但是這一戰別說打贏了領兵皇子會得到多少好處,多大的助力。就算是敗了,那邊關的十萬大軍或多或少的,肯定有些暗地裏對於親自帶過他們的皇子更加親信。

這力量現在也許沒什麼,但是等到皇帝駕崩,那些個皇子挑撥挑撥,絕對會對太子登基造成不小的阻力,要是兄弟之間幹架,就算贏了,也是得不償失。

於是當時最小的皇子八皇子,也就是今天的賢王,請纓出戰了。前皇帝寵愛韻貴妃,自然對八皇子也是比別的皇子更加縱容,但是這件事,不用韻貴妃吹耳邊風,八皇子一經提出,立刻就被他家老頭拒絕了。

結果,當年還是八皇子的賢王,硬是在禦書房前滴水不沾、粒米未進的跪了三天。大有一副“您不讓我去,我就跪死在您麵前”的勢頭。太子也是勸了無數次,最後甚至還想到了綁人,但是他了解自家小弟那副倔性子,也正是因為這樣,他更是沒法強迫他。

然後皇帝老頭實在拗不過自家小兒子,萬般無奈,卻又不舍得打一下。乖乖的批了聖旨,千叮呤萬囑咐的放了小兒子去邊關。太子也是明白自家小弟的心意,送了三座城,差點沒跟著去了邊關。

其實八皇子得前皇帝疼,也不僅是韻貴妃的緣故,甚至說韻貴妃得皇帝寵愛,有一部分原因與八皇子脫不開關係。

傳聞八皇子出生的時候,禦花園一夜之間百花齊放,前皇帝看著粉粉嫩嫩的八皇子,歡喜異常,當場賜名“祚”,意諭福澤深厚,富貴百年。八皇子亦是天資聰慧,琴棋詩畫,兵法謀略無所不精,而且為人善意,對待奴婢小廝也是極少重話,天生溫潤貴氣卻又不驕不傲。

當年甚至有傳聞說,皇位說不定就要傳給八皇子呢。空穴來風,也不會沒有原因,依照前皇帝寵八皇子的態度,皇位,隻要八皇子想要,他家皇帝老爹絕對不會說一個不願意,而且他太子皇兄可能都不會有什麼不願意。

不過八皇子一心幫著太子,這一點也沒有人看不出來。太子疼八皇子是真心,也是沒有人看不出來。皇帝一看自家這兩兒子,別提多欣慰了。整天擺在嘴上炫耀,深怕別人不知道一樣。

後來前皇帝駕崩,太子順利即位,八皇子賜封賢王,盡心輔佐,真心以待。要說這祈皇一生為了天朝的繁榮做了多少多少的功勳,得到多少多少的讚譽,這些名譽,他都可以不在乎。他這一生,最最滿足的還是有賢王這個兄弟。因為有賢王,即使他登上了皇位,也沒有感受到自己父王曾經說過的——高處不勝寒的苦楚。

祈皇與賢王之間的兄弟情義,至此可見一斑。

姬沅璦在茫山十年,但是關於當今皇帝與賢王的兄弟情意有多麼好,也許沒有一個人比她更清楚。作為賢王的唯一“兒子”,兩歲便被茫山老人帶到山上的賢王世子,關於她的父王和皇帝之間,她見得不多,但是從那一封封父王家書和皇帝伯伯的提點中,卻是能清楚的感到那其中那無條件的互相信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