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玉祥奔走川南推動“獻金”
省城成都自川軍出川抗戰以來,中共地方組織參與的各級“抗敵後援會”募集寒衣等各種捐獻活動從未中斷。
1940年冬,重慶各界也發起為前線將士捐募寒衣代金運動。僅1940年9月2日這一天,中國交、農銀行帶動金融界就捐助40萬元,寒衣代金43萬元,遷川工廠聯合會捐代金15萬元。廣大民眾更是踴躍捐輸:1941年3月8日這一天,裕華紗廠女工獻代金3000餘元,新申紗廠女工獻金近4000元,豫豐紗廠女工獻金1400元。宋慶齡數次組織義演、舞會,以其門票所得,為前方將士購買醫藥,為災區民眾賑送糧食……
在中國抗戰最苦最難的1941年初,陪都各界發起了“文化勞軍運動”。郭沫若大聲疾呼:“前線將士獻其整個生命,後方同胞應獻出所有財力!”陪都各界在春季勞軍競賽中,共捐獻1126萬餘元。1941年5月26日,陪都各界在抗建禮堂舉行戰時公債勸募成績總結大會。蔣介石發表講話稱讚:
“近郊之農民,小學學生,賣菜老婦,人力車夫,以及部隊官兵等,亦能深明大義,自動解囊,其一腔愛國報國之熱忱,無分高低!”
到1942年2月止,陪都公債勸募達1000餘萬美金,為全國之首。
但大後方民眾像一頭奶牛經連年擠壓,奶汁幾近榨幹。僅以四川的公債為例,從1937年9月第一次認購救國公債1900多萬元開始,又先後認購、發行過“建設”、“軍需”、“興業”、“同盟勝利”等各種戰時公債數十種,每次多在1億元以上,如1940年5月才發放了建設公債1個億,8月又發行興業公債1個億。而各種稅款、捐款,更是名目繁多……
1943年到1944年,日軍最後猖獗,先後攻占中國大片國土。前方戰事吃緊,將士浴血奮戰,卻因物資供應困難缺吃缺穿,艱苦異常。
時任軍事委員會副委員長的馮玉祥,以中國國民節約獻金救國運動總會會長的身份,於1943年11月8日從重慶出發,奔走全川20餘縣市,往返數千裏,曆時近一年,講演數百次……他足跡所至,人人爭相獻納。其中既有富紳巨賈,也有低薪公務人員;有窮工人、農民、學生,還有缺手少腳的抗戰負傷軍人和衣衫襤褸的小販、乞丐,以及和尚、尼姑、妓女,連看守所的犯人也節食獻金……
馮玉祥規定三條原則:“一、有錢人出,貧苦人不出。二、不要勉強別人出。三、要感動別人出。”他每次群眾大會上親自講演,指明抗戰必勝,介紹前方戰士的艱難,說:“前方將士浴血抗戰,四川後方才能過著安定的生活。大家應該同仇敵愾,有錢出錢,有力出力,支援前線!”
他在每個地區的講演,有時達八九次。從豐都到涪陵時,連聲音都吼嘶啞了……他生活簡樸,布衣布鞋,謝絕一般招待應酬,常在普通“蒼蠅館子”裏嚼饅頭。馮玉祥為推動捐獻,采取多種多樣形式。他的書畫膾炙人口,獻金活動時期利用所有空閑時間作書作畫,除部分贈送愛國獻金突出的人士外,大都標價義賣,當場捐獻。在合江的一次義賣中,幾天功夫便賣了7.8萬多元。他還自費製造了很多合金戒指,上麵鑄有“獻金愛國——馮玉祥贈”字樣。
每逢義演,馮玉祥多次登台唱他老家的山東民歌《爸爸在家》:“爸爸在家受欺淩,孩子們在外真心疼。一定打回老家去,救我父母,救我弟兄!”雄渾歌喉,悲壯曲調,聞者無不泣下。在合江國立女中義演時,女校教師唐鐵上台說:“我的家鄉淪陷了。聽了馮先生的歌,想起了故鄉父母……我們難道不應該勉勵自己,把一切都貢獻國家,還要等馮先生唱歌來感動我們!?”全場大哭。一個淪陷區入川的軍人哭得無法抑製,隻好掩麵跑出會場。
合江白鹿鄉糧戶施晉生個人獻金60萬元。馮玉祥稱讚這是震動全縣、全川、全國的愛國新榜樣。接著縣中首富、私立祖毅中學校長、三益和鍋廠經理陳秋農也捐獻了60萬元……
馮玉祥向商人們說:“我們前方的將士還穿著草鞋,有的還赤著雙腳,扛著單發步槍,同凶惡的日本鬼子拚殺。我們的將士凍死餓死的不計其數,受傷後得不到醫治而死亡者不計其數!”
馮玉祥說到此處,聲音哽咽,老淚橫流。他又說:“春秋時期,鄭國商人弦高,以12頭牛犒勞秦師保衛鄭國,大家應向弦高學習啊!”
木業公會當即獻金61萬元,並承諾每月獻金1萬元,直至抗戰勝利之日止……合江十四陸軍醫院住著一批抗戰負傷、一無所有的傷兵,也節省口糧450斤大米獻給國家。救濟院孤老們也捐獻了1000元……徐競存縣長的夫人每月做10雙布鞋,獻給前方抗戰將士。還有幾位鎮長也馬上響應。
馮玉祥是1944年3月26日到合江的。合江這個川中小縣,至4月1日晚,獻金總數已達1250萬元!
內江市金台旅館經理李煥章,慨允每年捐獻黃穀600市擔,直到勝利。他的愛國表現,受到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嘉獎。
在瀘縣獻金會上,一群乞丐用破飯碗盛錢送上主席台。而斷手殘腳的傷兵們,用編藤椅、製雨傘義賣所得的1.2萬元呈獻。馮玉祥實在不忍收受,一再推讓不得,隻好含淚收下,將他們扶下台……
鹽都自貢市的待遇菲薄的鹽工們,早在1942年獻金運動中,獻金就達1100萬元之巨。馮玉祥這次在自貢住了一個多月,對鹽商們說:“自貢市是獻金運動發祥地,望繼續努力!”鹽商餘述懷一馬當先,獻出1000萬元,突破了全國個人捐獻的紀錄。馮玉祥為之作畫題詩,並特贈刻有“今日弦高”鐵如意一柄。
市長劉仁鹿陪同馮玉祥到大安寨拜訪自流井場首富王德謙。王受愛國精神的感召,慨然樂捐1500萬元,馮玉祥贈“見義樂為”匾額……獻金高潮中,有獻600萬元而不願留名者。馮玉祥作詩道:“有名和無名,愛國出於一。何以報大德,打過鴨綠去!”
據獻金分會統計,自貢市獻金為1.2億元,金戒指800隻,金鐲10隻,布鞋1萬雙,願按月獻金及按年捐獻黃穀直至抗戰勝利者計318.7萬元,黃穀2214市石,創全國獻金最高紀錄。按當時自貢市人口226782人計算,人平獻金達500元以上!馮玉祥興奮地說:“我們這個愛國行為,震動了全國和全世界,也震驚了我們的仇敵。這個偉大數字,就像一個很大的炸彈,這個炸彈飛到東京去,要把日寇的東條內閣炸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