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亨克爾He111轟炸機是德國在二戰期間使用最頻繁的轟炸機,它是德國納粹侵略戰爭化身,從1937年,該機參加“禿鷹”軍團,在西班牙內戰中進行實戰檢驗。在二戰中,該機參加了德軍的幾乎每一次作戰行動,是德軍空軍的中堅力量。
He111是1936年開始生產的中型轟炸機,生產初期為掩人耳目,將該機作為民用運輸機生產。He1111932年,根據德國陸軍兵器局研製開發新型旅客/轟炸“二用機”的指示(為擴軍備戰打掩護),亨克爾飛機公司在傑克弗裏德·瓦爾塔兄弟(雙胞胎)的主持下,開始設計He111飛機,1935年2月24日原型機試飛成功。不久,納粹政權終於赤裸裸地拋出了“重整軍備宣言”,軍火工業開始加速發展。
作為一種高速輕型飛機,He111在總體布局上全盤繼承了He70型單發客機優異的氣動外形,設計者刻意追求最完善的空氣動力特性,采用流線形機身和翼根後緣凹陷的橢圓平麵形機翼及尾翼,一對水冷活塞發動機對稱安裝在懸臂上反下單翼上。由於翼梁通過機身地板,給炸彈艙的設置帶來不便。於是隻得在大梁之間安排兩列共8隻炸彈箱,各垂直吊掛一顆不超過250千克重的SC2500型或4顆50千克的SC50型炸彈。
早期的He111有一個透明的投彈手機頭艙和一個常規的機身上部駕駛艙,後期型幹脆將投彈手及其他空勤人員集中安置在機頭一個全透明的流線形機頭座艙內,機身背部不再有突出艙蓋。
He111有不少改型,每種改型又派生出一些小改型(亞改型):He111A,第一次試生產型,與4架原型機一樣裝有690馬力的BMW。Ⅵ6.OZ型水冷發動機,機身上下各設槍座一處,各裝7.9毫米機槍一挺,最大載彈量1000千克。由於功率不足,導致航速偏低。中國曾購入6架,用於抗日戰爭初期。
He111B,第一種批產型,改裝735千瓦的DB600發動機。He111C和He111G,十座客機,共製造出十多架。曾在漢莎航空公司經營航班飛行,其中一架以查訪開拓航線為借口,飛遍了歐洲列國領空,奉命秘密為軍事當局偷拍到大量航攝照片,進行了戰前成功的一次間諜飛行。He111D,改裝772千瓦的DB600G發動機,最大時速410千米,為戰術轟炸機。
He111E,因DB600發動機需優先供應Bf109和Bf110戰鬥機裝用,故1938年生產改裝735千瓦尤莫211A型發動機的改型,以彌補He111D產量的不足。機腹有可收放敞開式升降機槍座。
He111F,機翼前緣改成直線,大大簡化工藝,其餘同E型。
He111J,因DB600發動機供應不再緊缺,故恢複采用DB600,其餘同F型。
He111H和He111P,1939年製成,是最主要改型。取消飛機背部凸出的座艙,改用全透明機頭統一座艙。整個機身成為全流線形無斷階外形。為了互不遮擋視線,駕駛員與投彈手各偏左、偏右配置座椅,故機頭玻璃艙最前方的投彈瞄準半球形窗稍微偏右。機腹下方射擊槍座也改為封閉型吊艙形式。
H與P型不同之處在於分別安裝尤莫211和DB601型水冷發動機。而且,這二種改型分別於1938年5月和秋季裝配成功,各生產400架和389架。1940年以後,隻有H型繼續生產,因為DB601發動機再一次陷入供應不足的境地。
按功率、自衛火力配備方式和裝甲程度、轟炸兵器之選擇及用途的變異,又派生出從He111P-1至P-6和從He111H-1~H-23等二十九種亞改型。使全機機槍數量從3挺增至6挺不等。而其中He111H-6又成為一種“標準改型”,1941年底投產。該型機可在機腹並列掛裝LT。F5b型魚雷2枚,各重930千克。機頭改裝20毫米MGFF機炮,是反艦轟炸機,1942年6月停產。
自P-4和H-4之後,又可在機腹炸彈艙不使用的情況下在機外掛大型兵器,或在內部彈艙中掛臨時油箱。還設計了一種扁箱形的保形通用外掛炸彈吊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