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塞上錦繡——大型情景式民俗文藝表演策劃方案(2 / 2)

節目內容

序:迎賓鼓樂

以宏大的民間鼓樂和迎賓歌舞營造熱烈、親切的迎賓場麵

朔方鼓樂舞:台上沙灘及舫船上分別由“羌鼓”、“西夏鼓”、“威風鑼鼓”共同表演約5分鍾,共150人。

開場音樂及開場詞:2分鍾

塞上迎賓曲:沙灘鼓陣造型,台上有序撤出,起音樂,男女歌唱演員上台演唱《塞上迎賓》,5分鍾。

上篇:大漠黃河魂

以古代音舞詩形式,表演大漠黃河所蘊藏的深厚曆史積澱。

(1)邊塞詩畫(古號角、古騎士、馬隊、旌旗、峰煙、唐詩)

堤壩前分列兩隊號角手、旗手。台前與貴賓席之間附屬表演區古代騎兵馬隊由將軍帶領20騎往複駛行。背景音樂為古號角軍樂。台上詩人王維(由解說詞介紹)隨著詩歌朗誦,現場書寫唐詩《使至塞上》,侍女、書童張紙捧墨大幅草書。5分鍾。

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

蕭關逢候騎,都護在燕然。

唐·王維

(2)絲路駝鈴(駝隊、西域商賈及使者)

背景音樂:駝鈴與西域音樂,駝隊、鴕鳥馱西域商賈、使者手持胡笳和撥刺由沙丘逶迤而來,穿貴賓席前過場,上台表演胡旋舞及西域雜耍。6分鍾。

(3)須彌飛天舞(紡車與飛天舞)

背景音樂:弦樂與彈撥樂。台上身著葛、麻衣裙的30名女子搖著木紡車紡羊毛,而後以寧夏須彌山“飛天”為原形,表演飛天樂舞。7分鍾。

(4)西夏樂舞(西夏宮廷樂舞與服飾)

背景音樂:西夏宮廷禮樂,西夏王侯儀仗40人;表演箜篌,排簫樂舞20人;西夏服飾表演20人。5分鍾。

中篇:塞上多靈秀

流傳於寧夏的民間傳說神話故事和愛情故事步上相會。男女演員各15人在做流動造型表現。4分鍾。

(黃河船工舞)水麵10隻羊皮筏子載船工小夥,吆喝著,喊著劃船號子駛至岸邊;30名船工小夥子手持木槳表演船工勁舞。5分鍾。

(2)一方熱土(回族宴席曲與婚禮風情舞)

此板塊由邦克、湯瓶舞、迎賓曲、請茶舞、祝福、祝賀等組成。旨在表現獨特的回族婚俗和宴席風俗,其中用於支持結構的藝術要素如:新月、口弦彈唱、碰手鐲、咪咪、蓋碗、踏腳、花兒表演等,藝術的再現了回族風俗、風情。表演中演員同賓客同觀眾的交流將使觀眾有身臨其境、情景交融的感受。12分鍾。

尾聲:歡騰的塞上

以跨時空、跨地域和現代、民族交彙融合的藝術手法,以熱烈、喜慶的場景,展示塞上兒女對美好生活的憧憬和向往。

“歡騰的塞上”在背景音樂《塞上更輝煌》的氣氛中古西夏儀仗隊、民俗社火儀仗隊、現代鼓樂儀仗隊與異域民間表演團體分別在主表演區及附屬表演區表演進行表現,沙山上有數百名觀眾揮動著彩旗呐喊著,湖麵上所有的造型演員及龍舟賽參賽選手在湖麵上相呼應。6分鍾。

在尾聲表演中所有演員出場,禮花炮、冷焰火、彩旗、彩條、彩帶、快艇傘、動力傘、水上飛機、龍舟、鼓隊、觀眾、龍舟賽選手將以不同的方式烘托和渲染尾聲的氣氛,使沙山、湖麵充溢著歡騰的節日氣氛,使現場的熱烈氣氛達到高潮。15分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