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無價“打水漂”的遊戲《孫子兵法》上說:“激水之疾,至於漂石者,勢也。”速度決定了石頭能否漂起來。
有一個智者在向他的觀眾宣講時,問道:“誰能知道怎樣才能讓石頭在水上漂起來?”於是有人說:“把石頭掏空。”智者搖頭。又有人說:“把它放在木板上。”智者笑著說:“沒有木板。”也有人說:“石頭是假的。”
智者強調:“石頭是真的。”終於,一個小孩子站起來大聲喊道:“打水漂!”智者的臉上終於露出了滿意的笑容,說:“正確!”
其實,我們小時候都玩過“打水漂”的遊戲,但是,我們很少有人能從中有所感悟。
成長階梯不要讓常規限定自己的思維空間,隻有打開思路,拓寬視野,才能有智慧的火花閃現,才能發現別人看不到的奧秘。
打開一扇門有一個木匠,他的手藝很棒。有一次,他為自己家做了一扇大方實用、做工精細的木門。由於木門樣式新穎,質量上乘,受到了鄰裏的誇讚。可是後來,門上的釘子鏽了,掉下一塊板,木匠找出一個釘子補上,門又完好如初。後來,又掉下一個釘子,木匠就換上一個釘子;後來又一塊板朽了,木匠就又找出一塊板換上;後來門閂損壞了,木匠就又換了一個門閂;再後來門軸壞了,木匠就又換了一個門軸……於是若幹年後,這扇門雖然經無數次破損,但經過木匠的精心修理,仍堅固耐用。木匠對此非常自豪,多虧有了這門手藝,不然門壞了就不知如何是好了。
忽然有一天,鄰居對他說:“你是木匠,你看看你們家的門!”木匠仔細一看,才發覺鄰居家的門一個個樣式新穎、質地優良,而自己家的門又老又破,布滿了補丁。
木匠笑了:“是自己的這門手藝阻礙了自己家門的發展。”
成長階梯學一門手藝很重要,但換一種思維更重要。行業上的造詣是一筆財富,但是一扇門會關住自己,束縛住想象的翅膀。
創意是金一個27歲的女孩兒,想應聘廣告員,但她在廣告這個行業的經驗等於零。可她對那些小廣告公司不感興趣,當她說要進入國際排行50強的4A公司時,所有的朋友都認為是癡人說夢。
但是,她做到了!
她沒有用普通的信封投遞求職信,而是用一隻包裹。她向所有她中意的公司全部投遞了這樣一隻巨大的包裹,並且直接寄給公司總經理。
試想一下,一個包裹,在一堆千篇一律的信封中已經鶴立雞群,一下子就吸引了人們好奇的視線。打開那隻包裹後,裏麵隻有一張薄薄的紙尿片,上麵寫了一句話:“在這個行業裏,我隻是個嬰兒。”背麵寫了她的聯係方式。
幾乎所有收到這張紙尿片的廣告公司老總,都在第一時間給她打了邀請麵試的電話。無一例外,他們問她的第一個問題就是:“為什麼你要選擇一張紙尿片?”她的回答同樣富有創意,她說:“我知道我不符合要求,因為我沒有任何經驗。但我就像這紙尿片一樣,願意學習,吸收性能特別強。並且,沒有經驗並不等於我是白紙一張。我希望你們能通過這個細節看到我在創意上的能力。”
她成功了。
成長階梯創意是金,創新精神能讓你在人群中脫穎而出。保持常變常新的頭腦,用創意來刷新你的人生。將眼光放寬隻要有創新的頭腦,就會發現路的旁邊也是路。
1956年,鬆下電器與日本生產電器精品的大阪製造廠合資,設立了大阪電器精品公司,製造電風扇。當時,鬆下幸之助委任鬆下電器公司的西田千秋為總經理,自己任顧問。
這家公司的前身是專做電風扇的,後來開發了民用排風扇。即使如此,產品還是顯得很單一。西田千秋準備開發新的產品,試著探詢鬆下的意見。鬆下對他說:“隻做風的生意就可以了。”
當時,鬆下的想法是讓鬆下電器的附屬公司盡可能專業化,以圖有所突破。可是,鬆下電器的電風扇製造已經相當卓越,頗有餘力開發新的領域。盡管如此,西田得到的仍是鬆下否定的回答。
然而,西田並未因鬆下這樣的回答而灰心喪氣。他的思維極其靈活與機敏,他緊盯住鬆下問道:“隻要是與風有關的,任何事情都可以做嗎?”
鬆下並未細想此話的真正意思,但西田所問的與自己的批示很吻合,所以回答說:“當然可以了。”
四五年之後,鬆下又到這家工廠視察,看到廠裏正在生產暖風機,便問西田:“這是電風扇嗎?”
西田說:“不是,但它和風有關。電風扇是冷風,這個是暖風。你說過,要我們做風的生意。這難道不是嗎?”
後來,西田千秋一手操辦的鬆下精工的風家族,已經非常豐富了。除了電風扇、排風扇、暖風機、鼓風機外,還有果園和菜圃的防霜用換氣扇,家禽養殖業的換氣調溫係統……西田千秋隻做風的生意,就為鬆下公司創造了一個又一個的輝煌。
生活中,我們在一條路上不停地走,總覺得自己已經把路走到頭了,再也不能走出一片嶄新的天地,再不會有更大的成就。實際上,路的旁邊也是路。可能我們一生注定隻能奔赴一個方向,如果總是沿著那條老路前進,當然有把路走煩、走厭、走絕的時候。西田千秋試著往旁邊跨了幾步,就發現了無數條路,而且條條都是全新的路,並最終引領他走向了成功。成長階梯事實上,更多的時候,我們在生活的路上走得不好,不是路太狹窄了,而是我們的眼光太狹窄了,所以最後堵死我們的不是路,而是我們自己。
有創意的廣告語在美國的鮭魚市場上,紅鮭魚與粉紅鮭魚的競爭十分激烈,多年不分勝負,但雙方銷售商的廣告商都說自己的略勝一籌。其實,初期的贏家是銷售粉紅鮭魚的銷售商,知名度和利潤都比對手高。
紅鮭魚的銷售商立即開會,總經理聲色俱厲地訓斥推銷人員:“給你們190天時間,縮短這個距離,否則我讓你們摔個全身粉紅。”
推銷人員苦苦思索,終於想出了一條妙計,隻在罐頭上多設計了一條標簽。三個月後,紅鮭魚的銷售量大大回升。開始以為是偶然現象,又過了三個月,仍然直線上升。
總經理十分高興,召見了推銷人員。人們向他彙報,全是因為那條標簽上寫的字:“正宗挪威紅鮭魚,保證不會變成粉紅。”
成長階梯這句廣告語不僅暗示了自己的正宗,而且“保證”一詞既貶低了對方,又不使對方抓到把柄,實為一大創舉。
誰先逃出去一位來中國觀光的美國老太太,在一群中國孩子中指點了三下,於是三個孩子———一個10歲的女孩,一個7歲的男孩和一個大約5歲的女孩,站到了這位美國老太太的麵前。
美國老太太拿出一隻玻璃瓶子,瓶肚很大,瓶口很小。三隻剛能通過瓶口的小球正躺在瓶底。小球上各係一根絲繩,像青藤一樣從瓶口爬出來,攥在這個美國老太太的手裏。
美國老太太狡黠自負地笑了一下,對一旁的中國主人說,都說中國人是世界上最聰明的,現在我要試一試。
三個中國孩子露出緊張惶恐的神色。
她宣布遊戲規則。這三個小球分別代表你們三個人。這個瓶子代表一口幹井。你們正在井裏玩。突然,幹井冒出水來,水漲得很快,你們必須趕快逃命。記住,我數七下,也就是隻有七秒鍾,如果你們誰還沒有逃出來,誰就被淹死在井裏了。
她把三根絲繩遞給了三個中國孩子。
空氣突然凝滯了,好像死神在四周徘徊。美國老太太作出一個表示開始的手勢。隻見那大約5歲的女孩很快從瓶裏拉出了自己的球;接下來是那個7歲的男孩,他先是看了一眼比自己大的女孩,接著迅速地將自己的球拉出瓶口;最後是那個10歲的女孩,從容又輕捷。全部時間不到五秒。
美國老太太驚呆了,本來一場驚心動魄的遊戲,竟這麼平淡乏味地結束了。
她先問那個小男孩,你為什麼不爭先逃命?小男孩擺出一副很勇敢的勁頭,用手指著那個最小的女孩說:“她最小,我應當讓她呀!”她又問那個10歲的女孩,女孩說:“三個人裏我最大,我是姐姐,應該最後離開。”
老太太又問,那你就不怕自己被淹死?女孩答道:“淹死我,也不能淹死弟弟妹妹。”
淚水刷地一下就從美國老太太的眼裏湧了出來。她說她在許多國家試過這種遊戲,幾乎沒有一個國家的孩子能夠這樣完成它,他們爭先恐後,互不相讓……聰明究竟是什麼?
成長階梯三個孩子告訴我們的是:聰明不僅僅是智力發達;聰明是一種愛,一種忘我、無畏的品格。真理就在這裏漁民們撒下漁網,在深海裏撈起了一隻瓶子,瓶子裏有一張紙,上麵寫著這樣的字句:“人們啊,快救救我吧!我在這裏。海洋把我拋棄到一個無人的島上,我佇立在岸邊等著救助。請你們快來救我!我在這裏!”
“沒有日期。現在一定為時太遲了。瓶子很可能在海上漂流了很長時間。”第一個漁民說道。
“地點也沒有標明,我們連什麼海洋都不清楚。”第二個漁民說道。
“既不太遲,也不很遠。到處都有名叫‘這裏’的島嶼。”第三個漁民說道。
於是他們感到不自在,因而出現了沉默。真理一般就是如此。
成長階梯真理就在這裏。尋找真理,就是追尋未知的過程,但是這個過程是幸福的,令人激動和充滿挑戰的。當真理真的擺在麵前時,你會熱淚奪眶,情不自禁的。
改變你的思維模式一場會議正在一個世界級牙膏公司進行著。總裁將所有的希望都投向了公司的業務主管。為了使目前已經飽和的牙膏銷售量能夠再加速增長,總裁不惜重金懸賞,隻要能提出足以令銷售量增長的具體方案,該名業務主管便可獲得高達十萬美元的獎金。
所有的業務主管無不絞盡腦汁,在會議桌上提出各種各樣的點子,諸如加強廣告,更改包裝,鋪設更多的銷售網點,甚至於造謠攻擊對手,等等,幾乎到了無所不用其極的地步。而這些陸續被提出來的方案,顯然不為總裁所采納。所以總裁冷峻的目光,仍緊緊盯著與會人員,使得每個人都覺得自己猶如熱鍋上的螞蟻一般。氣氛越來越凝重,除了總裁來回巡視的目光外,其餘人的視線都局限在自己的筆記本上,原本嘈雜的會議室變得鴉雀無聲。
在這凝重的壓抑中,一位進到會議室為眾人加咖啡的招待小姐無意聽到了討論的議題。在經過飛速的大腦旋轉之後,她不由得放下手中的咖啡壺,在大夥兒沉思更佳方案的肅穆中,怯生生而又堅定地問:“我可以提出我的看法嗎?”
驚喜的總裁一看是個小招待員,馬上沒好氣地說:“可以,不過你得保證你所說的能令我產生興趣,否則你隨時得準備走開……”
這位女招待輕巧地笑了笑:“我想每個人在清晨趕著上班時,匆忙中擠出的牙膏,長度早已成為固定的習慣。所以隻要我們將牙膏管的出口加大一點,大約比原來的口徑多出40%,擠出來的牙膏量就會多了一倍。這樣,原本每個月用一條牙膏的家庭,是不是就可能會多一條呢?”
總裁細想了一會,率先鼓掌,會議室中立刻響起一片掌聲。
成長階梯一個清新簡單的好主意,往往可以取得意想不到的精彩效果。正如故事中的女孩,有時你隻要將自己的思維模式或方向,巧妙地來一個急轉彎,的確就可以看到更光明、更壯麗的前景。
廢物放對了地方便是寶貝法國巴黎有一位姑娘,叫卡芙蓮,天生四隻手臂。她的父親曾為此而憂慮,擔心女兒的前途會因身體畸形而受到影響。但後來這位姑娘成為了一名排球健將。在比賽中,她利用她四隻靈活的手臂,左推右擋,攻守自如,連連扣殺,令觀眾刮目相看。
也許是上帝的玩笑,多米尼加人馬斯達弗從背部多長出一隻手。這使得他難以從事哪怕很一般的職業。當他的經紀人寄給他一張飛往首都的機票和一套棒球隊的特殊製服時,馬斯達弗的職業才有了著落。他說:“球隊使我穿上了背上有第三隻袖子的製服,它是為我的第三隻手特製的。球隊沒有限製不許戴第三隻手套,因此,我比戴兩隻手套的球員實力更強。”
馬斯達弗比常人多出一隻手,在常人眼裏,這隻多出的手是廢物,但馬斯達弗利用了它,並因此而超越了常人,成了棒球奇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