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類在自然界的生活中,健康作為基本條件是必不可少的,機體的健康與否關係到一個人一生的生命活力和生活質量好壞,可以說健康和人類息息相關、健康是人類永恒的主題。
中年是人生經驗最豐富的年齡段,人生從毫無自力能力的要兒到中年,要經過啞啞學語到幼兒園、小學、中學、大學、大學後繼續教育,還要經過不斷實踐才能從各方麵積累經驗,這時年齡到了40歲,正是中年。這個時期在事業上是鼎盛時期,在家庭裏上有老下有小,對家庭和對社會中年人都有著最大的責任,因此,中年人健康不論是對家庭還是對社會,都顯得更加重要。中年人更需要珍惜健康。
1.你知道什麼是健康嗎?
健康不僅指人體有病,而且還要看人體的 精神狀態以及對周圍對社會的適應能力,換句話說,一個人雖然軀體檢查沒發現什麼病,但這個人沒有活力,也可以說其不健康。我們偉大的祖國醫學曆來重視人體的整體性,把人體內外髒器、經絡等看作是一個整體,某個器官有病,絕不是孤立地頭痛醫頭,腳痛醫腳,如古人雲:“善醫者必先醫其心,而後醫其身。”以及七情之病,當以情治。”一句話概括了軀體和心理的關係。此外,中醫病因之內因喜、怒、憂、思、悲、恐、驚,也從側麵反映了健康與社會的關係,軀體和心理的關係。近代世界衛生組織才提出:“健康不僅是沒有疾病的衰弱,而是保持體格方麵、精神方麵和社會方麵的完美狀態。”在機體健康概念的認識上,西方醫學認識比我們祖國醫學的認識晚了幾千年。總之健康是身心健康、社會幸福的完美狀態,健康不僅是生物因素而且強調心理社會因素對人體的影響。疾病不單是由生物因素(遺傳及致病生物等)引起,如緊張疲勞綜合征、心血管疾病、神經性皮炎、精神分裂症等,往往和心理與社會因素有關,隻有軀體的、心理的、社會的各層麵之間保持相對的平衡,才稱得上完全的健康。
2.健康是人類最寶貴的財富
上麵談到的健康觀,它不能單單把追求軀體的健康看作生活的最終目的,而應看作是爭取使生命更高尚、更豐富所具備的必要的物質條件,或者說健康是提高生命質量的基礎,其價值遠不止是為了維持個體的生存和壽命的延長,而是為了提高生命的社會價值。隻有健康的人,才能精力充沛,生機勃勃地投入到火熱的亊業當中,實現人生的理想和目標;隻有全家人的健康,才能給家庭帶來天倫之樂和富裕幸福;隻有全民的健康,才能促進社會發展、國家興旺發達。人類為了維持健康,所以失去的東西是難以計數的,健康是用金錢買不到的。總之,健康關係的一個人的學習、勞動、貢獻,生活是否幸福,健康和個人、家庭、國家、民族及至全人類的命運密切相關,所以說,健康是人類最寶貴的財富。
3.健康是基本人權
1978年國際初級衛生保健大會發表的《阿拉木圖宣言》中提出“健康是基本人權,達到盡可能的健康水平,是世界範圍內的一項最重要的社會性目標”。維護健康涉及到提高人類生命質量和活力、關係到民族興旺發達的大事,這說明每個人都有獲得健康和維護健康的基本權力。為了提高人類的生命質量,保護廣大群眾的健康,全社會每個部門都應該懂得健康是基本人權,3前我國法製建設雖然還不完善,但也製定了《勞動法》《塵肺防治條例》等保障人民健 康的法規,我們要利用法律捍衛自己的基本權 力,對社會上有損害健康的亊件和行為,我們有權力加以幹預、禁止。我們有權力得到身心健康,如果患病則有權得到治療。過去,甚至目前仍有些人感到有病是去人的事,尤其是婦科病和男科病,關係到生殖健康和保健問題往往難以啟齒,不敢治療,結果危害了健康。
體質是人群中的個體在其生長發育過程中 形成的代謝、功能與結構上的特殊性,這種特殊性,決定機體對致病因素的易感性及其所產生的病變類型傾向。體質的形成有先天因素和後天因素,作為物質基礎,體質是可以遺傳的,當雙親患過的疾病長期而嚴重地破壞了代謝時,就會造成易傷性,使子代遇到致病因素時較容易而且較常發生親代所患的某些疾病,這就是醫學上講的進傳傾向,也就是先天因素。這種易患疾病的體質是可以通過醫學治療的。此外,形成體質的後天因素主要有地理環境、年齡因素、營養、生活習慣、疾病、體育鍛煉和某些藥物。良好的體質是機體健康的基礎。因此,要保持身體健康,控製疾病的侵襲,爭取長壽,必須改善體質,增加活力。
呼籲:為了中華民族的興旺發達,為了這個群體的健康發展,我們要維護自身權力,提高自己的素質,保持健康,提高生命活力和生活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