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聯合國家宣言”中,26個國家鄭重宣布,它們將“保證運用其軍事與經濟的全部資源,以對抗與之處於戰爭狀態的‘三國同盟’成員國及其附從國家”。因此,進一步擴大和加強經濟合作,是反法西斯各國根本利益在戰爭條件下的必然要求。
1941年3月美國國會通過租借法案後,美英兩國的經濟聯係迅速擴大。進入1942年,這種聯係開始向縱深發展。為適應戰時加強經濟管理和合作的要求,英美著手建立起新的政府機構,使本國經濟計劃與對方需求接軌,並嚐試對兩國的經濟合作實行統籌計劃與管理。根據羅斯福與丘吉爾在阿卡迪亞會議作出的決定,1942年1月26日,三個英美聯合委員會宣告成立。它們是聯合軍需品分配委員會、聯合原料委員會和聯合船舶調度委員會。同年6月9日,又成立了聯合生產與資源委員會和聯合糧食委員會。這些聯合委員會的成立,為把英美兩國經濟聯合成一個能更有效地應付戰爭需要的整體創造了條件。
英美聯合委員會在促進兩國經濟合作上起到了積極作用。例如,聯合原料委員會在這方麵的工作就卓有成效。它依據美國的戰時生產局和英國的生產部提供的統計數字及對原料的需求量,進行綜合平衡。對那些供應不足,尤其是特別緊缺的原料,采取各種措施使其在兩國之間進行更合理和最有效的分配。在該委員會協調下,美國曾按季度把本國十分需要的銅分給英國一部分,同樣,英國也把珍貴的錫蘭橡膠分給美國。
1942年9月3日,美國與英國、澳大利亞、新西蘭又簽署了一係列互惠援助協定,互惠援助協定更加明確和具體化,也使它具有了更為可靠的法律依據。英美政府關於互惠援助實施原則的照會中規定的互助原則為:“……兩國的戰時生產和作戰資源應由兩方和其他聯合國家的軍隊加以使用,並要以各種最有效的方式利用可以得到的原料、人力、生產設備和海運艙位。”“雖然各國政府有權根據自己的潛在能力和責任做出最後決定,但是所有關於最有效地使用資源的決定必須盡量符合一起贏得戰爭勝利的共同計劃。”根據上述原則,英國政府明確保證向美國提供軍火、美軍需要的供應品和勞務、在英國及其殖民地境內工程建設的供應品和勞務等等。據英國學者統計,截至1943年6月30日,英國給予美國的各類援助共計2.3億萬英鎊。一年後達4.2億英鎊。根據美國總統提交國會的“關於租借法工作的第12號報告”(1943年11月11日)中的計算,到1943年6月30日,美國從英帝國(包括聯合王國、澳大利亞、新西蘭、印度)所得到的供應和勞務的貨幣價值合計117490萬美元。英國的R·艾倫教授在比較了美國給予英國的租借援助和英國給予美國的互助援助和總值,以及占各自戰時開支、國民收入、國內總產值的比例之後得出結論:“根據聯合王國的資源,它按照互惠援助協定對美國的貢獻比美國按照租借協定給予英帝國的援助可能是少一些,但是肯定少得並不太多。”可見,互惠援助協定不僅密切了美英等國的合作,而且還證明它們為最後的勝利作出了各自的貢獻。